编者按:五年前,我校在第三次教学工作会上提出建设“教学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应用型转型,新开办广播电视学等一批非师范专业,大力加强原有应用型非师范本科专业建设。如今我校非师范学生比例已经达到70%,且教学应用型转型已经取得明显进步,部分侧重实践的非师范专业应用型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丰硕成果。传媒学院“学做合一”的应用型教改实践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有大二学生采编的新闻作品被中央电视台采用;很多大二大三学生暑假或周末到省级及地市级及校园电视台、报刊、网站实习,实习学生在各级各类电视台、报纸、网站上新闻作品达千余篇(条);有学生课余制作的原创作品在“大广赛”重庆赛区及全国评选中获奖;有学生自创网络脱口秀节目,通过广告代理等方式,已经达到月收入9万余元,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开辟新路……传媒学院通过“边学边练”应用型教改实践,使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或获国家级及市级奖励,或被国家级、省级或地级媒体认同、或自创栏目自主创业;又使更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学校成功实现教学应用型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原文学与新闻学院韦济木院长等学院的领导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应用型转型,为避免理论课与传媒实践脱节和错位,原新闻传播系主任冉明仙老师及传媒专业教师团队倡导 “边学边练”的教学改革,在课前五分钟举办“传播效果最大化的视频节目评比活动”,在网站上创办“文新第一眼”“文新快讯”“拍客最前线”“舌尖上的长师”“娱乐点评”等栏目,专业教师对学生课外作业在课堂上点评,并指出修改意见,修改稿在文新学院“视频新闻”栏目中呈现出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节目采编播的热情。
如今在学校学科专业优化、院部重组后,新生的传媒学院(前文学与新闻学院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深化改革中苦练内功,探索应用性办学有效途径,去年7月,传媒学院成立伊始,提出“边学边练”,“以赛带练”、“拿作品说话”的响亮口号,为彻底改变理论课教学与实验实训课教学两张皮的现状,80%以上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实现“学做合一”,即是在“做中学、学中做”——能在实验实训室上的课,不在普通教室上;拿作品说话——能以传媒作品衡量学习效果的课程,不安排普通理论考试,而以作品加理论阐释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在学院韦济木院长、肖云久书记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传媒学院教师团队大力推进教学应用型改革,并取得丰硕成果: 据统计,传媒学院2012级、2011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与广播电视学两个专业数十名同学利用暑期时间参加了社会实践,投入到北京、重庆、河北、江西、山东、山西、甘肃、四川等地广播电视台、电台、报社、网站从事新闻采编播工作。其中播音与主持专业数十名同学参与了电视节目信息资料的采集、导播、录制等工作,有的还参与负责各类大型节目报道策划、室外直播的主持和表演等,熟悉了节目制作流程,掌握相关传播技能,提交地市级及省级电视台、电台、报社、网站作品约数百部。广播电视学同学深入实践媒体学习出境采访、新闻写作和编辑、电视新闻拍摄与制作,公开发表新闻地区级数百篇,省市级及以上数十篇,覆盖纸质、网络新闻媒体三十多家。部分同学参与了摄影、摄像、后期编辑与包装等幕后工作,掌握了使用多种编辑软件的技能。极大地培养学生新闻敏感,提升学生采写新闻实践能力。
参与采编播的“地方视频新闻上央视”
很多广播电视学专业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到重庆电视台、甘肃省酒泉电视台、邯郸电视台、重庆涪陵电视台、黔江电视台、武隆电视台、秀山电视台担任出镜记者、摄像、后期编辑,并担任配音以及主持工作,出千余条(篇)作品。2011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5班朱照坤在邯郸电视台《每周视点》栏目组;2011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1班杨朝晖在甘肃省酒泉电视台经济专题部 《爱尚消费》栏目组,在为期三个月的实习期中,总共完成了40件作品,完成了《HIGH-C音乐主题酒吧-酒泉好声音》等广告配音作品。电视作品方面,参与《爱尚消费美食》节目录制,并且担当“美食侦探”一职,录制节目5期有余。采访作品方面有《车行天下一汽大众消费趋势》、《兰州银行回收废旧电池公益活动》、《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等。在实习期间除了完成校方和电视台布置的任务之外,杨朝晖还在酒泉市举办的“感动青春,拥抱时代,放飞梦想青春诗会”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并且获得了“酒泉广播电视台优秀稿件”的荣誉。2011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黄曦同学自2014年7月1日开始在重庆电视台都市频道《拍案说法》午间版(2014年9月29日更名为《拍案700》)实习,主要的作品有《新买车辆遭擦挂,送保发现曾维修》、《房子资质成问号 旅游真想谁明了》、《真假鳕鱼》等9件。
传媒学院2012级广播电视学专业蒲鑫同学利用暑假到秀山电视台实习,采访制作地市级视频新闻共计50条,被省市级媒体选用两条,被国家级媒体选用一条。此外还为“走基层故事”新闻配音一条,出镜采访数次。其中《秀山举行第六届“红岩少年”读书活动讲故事大赛》、《E时代的大学生村官:村支书冉光建的网络助手》被重庆新闻联播采用;蒲鑫同学在秀山洪灾期间发现了火车站火车停运这一新闻线索后,和相关同事合作采访制作的新闻《直击重庆抗洪一线》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
自创网络脱口秀栏目“在广告植入背景下月收入破9万”
传媒学院2011级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刘畅在江苏广电总台实习,现任职务江苏广电总台自媒体编导,同时兼任江苏广电总台教育频道培训中心实习生管理员和培训中心艺考生辅导员。刘畅同学不仅参与《南京德基快闪》视频制片、宣传统筹,参与“第二届未来金话筒”全国主持人大赛决赛视频制片,且独自完成“第二届未来金话筒”全国主持人大赛前期网络宣传策划、“第三届未来金话筒”全国主持人选秀赛策划、“第三届未来金话筒”全国主持人选秀赛招商方案策划。
刘畅同学自创自办网络娱乐吐槽节目《畅所欲言》、网络娱乐搞笑节目《笑料百出》收视率和点击率颇高。现已成立的“畅所欲言工作室”与江苏广电集团签订代理发行协议,“畅所欲言工作室”隶属江苏广电集团旗下。该工作室两档节目,月收入在有广告植入情况下突破9万。
原创作品获省级及国家级奖励
传媒学院学生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以下简称“大广赛”)中创下佳绩:在重庆赛区选拔赛中共获得9个奖项。其中,三等奖 2个(广播类) 、优秀奖7个(广播类5个,微电影类2个),送至全国评选中,广播类3个作品获“全国优秀奖”。
传媒学院向第六届大广赛共提交广播类、微电影等多类作品百余件。其中由实验中心主任汪志平、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师许芫颜指导的2012级播音与主持艺术6班作品《Let's Blink》(作者:柯艳泓 魏颖)、《***安琪儿,宝宝的幸福家》(作者:徐子婷 张淳)、2012级播音与主持艺术3班作品《天空之音》(作者:沈泽林 张越)获全国优秀奖。另外,广播类作品《吃了~美了!》(作者:12级播3袁悦 张婉怡)获重庆赛区三等奖,微电影类优秀作品为《青春无需等待》(作者:李英茜 黄敏 指导教师:韦济木 许芫颜)、《易信让交流零距离》(作者:刘晶 邓立武)。
实践中的摄影师及传媒人得到全方位历练
2011级广电一班的裴凯燕:“从2014年7月6日开始在金色童年影楼实习,担任摄影师,刚开始接触影楼摄影的时候真有点无从下手,尽管在学校学习的时候也拍照,但都是在自然光条件下自动档的新闻摄影,但来到影楼之后却发现跟想象的大不一样,影棚里都是手动档,所以熟悉相机,熟悉光圈、快门、感光度的调节搭配就给我一个大大的挑战。实习第一个月,试用期,我用了五天熟悉相机,熟悉人,之后就开始上手拍摄了,先从满月照开始,再就是百岁照,再就是五六岁的小孩子,到现在我已经开始拍摄12岁的儿童和孕妇之类的照片了。”
2011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黄曦:“重庆电视台都市频道《拍案说法》栏目下的《都市大渝网》实习期间,主要是帮市民维权和“帮忙帮到底”。每一次出去拍摄,有冲突的可能性都是非常大,而且我们是法治栏目,几乎每一条新闻都会牵扯到法律,所以每次拍摄不仅要带摄像师,还会带上律师去完成我们的采访工作。在传媒采访中不仅仅牵涉到重庆市律师协会,而且还经常会牵涉到重庆市工商局、重庆市环保局、重庆市司法局、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工作,不仅学习新闻采编技能,更熟悉了edius的操作,熟悉电视新闻的采编过程,锻炼了人际协调能力,了解了法律方面的知识,而且了解了各类事件归口管理部门,知道一些冲突纠纷及法律问题的处置方法、处置程序及维权方式和维权路径。”
正在努力创建中,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