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充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普遍感觉高中的学习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且太枯燥、乏味、抽象,有些章节如听天书。当然也有很多时候是上课都感觉听懂了,但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的,或是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相当部分学生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信心,甚至失去对学习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初、高中学习上的衔接问题,学生、家长都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一、为何要做好初高中衔接?
从初中升入高中,大家普遍觉得上升了一个门槛。教学实践证明,踏好这个门槛,实现这个转折确实需要衔接。其原因是:
1.环境的改变对学生有影响。
初中学校与高中学校的教学理念不完全相同,学校之间的差异或大或小,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差异性较大。进入新校园后,校园环境不同了,同学不同了,新学校有新学校的规章制度及具体纪律要求。对于这些变化,要使学生尽快融入新的集体、新的学校,这就必须做好衔接工作。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使得高中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对一些科目比较头疼。例如数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函数、立体几何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一些原来在初中是班级的佼佼者、教师的宠儿的学生,或者是中上等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发现自己没有优势可言。随着所处地位的改变和课程负担的加重等原因,可能出现适应不了新的学习环境,心理出现了极大的反差,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现困惑、失落、焦虑、胆怯等不良心理现象。
2.初中与高中在思维方式上差异较大。
相对初中的学习,高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出现了两个飞跃:从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在能力方面,高中的学习对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而且高考命题强调能力立意,这就更加强化能力培养。初中数学在语言表达上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函数语言等,一下子难以互相转化。
3.教材结构不同,知识跨度大。
高中每个学科的教材结构与初中都不相同,知识之间的跨度很大,考试着重的考点自然就不一样。例如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变量也不多,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随着近几年新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还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新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初中比较注重基础,常识性的介绍较多;高中知识则强调逻辑性、系统性、研究性,越来越接近科学体系,难度相应地增大、加深。
4.课时和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课时要求的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所有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主要讲通性通法。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另外初中时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因为即使不独立思考、不归纳总结,老师也会一再强调直到你做熟练为止。到了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培养学生基本的能力。这就导致在以前好几天学习一个知识点,一个题型翻来复去的作很多遍;在高中就变成了一天学习好几个知识点,有的题型做到两三遍就已经是很重要的题型了。因此,高中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但是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的学法,还在“等”、“靠”老师总结、老师布置相应的练习,导致学习困难较多,个别同学完成当天作业都比较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那么,如何走好“学习”衔接这一步,显得较为重要了。
二、如何做好初高中衔接?
初高中衔接措施很多,但归纳起来,可从两个方面思考:
1.从思想上: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不要等到高三再努力,一开始就要蹦紧学习这根弦。首先,培养自觉性。兴趣是较好的老师,初高中衔接,提高学科兴趣是较好步。不要被以前的成绩绊住了自己的脚步,不管是成绩好的还是不理想的,把自己当成一张白纸,重新规划。
2. 从学习上:
(1)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新高一刚开始,有些老师在教授新知识时发现原本应该在初中掌握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只掌握了很浅显的内容,稍微难一些的内容,学生就说没有学过。应该在初中学习的高中必备基础知识,一部分学生却没有一点概念。这就导致高中老师要在教授新课之前花时间去讲与高中教材相对应的初中老教材,而时间紧张,就只有不断的赶进度,学生学得吃力,教师也教得吃力。学生很有可能不仅掌握不好初中知识,高中知识的学习也因此受到影响。这就要求学生较好在开学前对这部分初高中衔接过程中必备的知识自己先有所了解并将它强化。初高中之间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会有所变化。因此,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2)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思维创造能力。高中理科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要有质疑和解疑的思想,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碰到比较难理解的地方,一是反复多看,二是放一点时间在回过来看。以前学习遇到的难点,现在看起来可能就很简单了,小学的数学题你现在就不屑于做了。
(3)重视培养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高中的学科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培养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听讲、作业、总结这些每天做好就是了。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在解题后,积极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在单元结束时,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每天晚上回顾一遍即可,每星期,每月都要对自己学过的知识作一个系统的梳理。
总的来说,要想使初中到高中有一个理想的衔接,就是要提高自己的能力。能做好开学时对自己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学习时认真,学习后做到及时归纳整理。有了良好的衔接,学生就能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更高效、更顺利的学习。
正在努力创建中,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