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2017年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将掀起高潮。要加快建立医师、执业药师等14类重点职业人员信用记录。同时,在全国范围建立和完善信用红黑名单制度。
也就是说,从今年起,医师、执业药师等医疗领域的医务人员,将要建立个人信用记录,如果个人诚信产生不良记录,将有可能被拉入黑名单。
14类职业人员要建信用记录,医务人员占两席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1月18日在媒体通气会上表示,2017年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要掀起高潮,要以信用记录为基础,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反映个人诚信情况,信用记录要准和全。
“要加快建立房地产中介、导游等14类重点职业人员信用记录,建立信用档案,实现及时动态更新。”连维良说。
有媒体记者注意到,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底印发了《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建立重点领域个人诚信记录,并明确了14类职业人群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记录形成机制。
这14类职业人员包括:
公务员、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责任人、律师、教师、医师、执业药师、评估师、税务师、注册消防工程师、会计审计人员、房地产中介从业人员、认证人员、金融从业人员、导游等。
有专家解释说,这些重点领域与企业生产和百姓生活关系密切,一旦失信就会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而且这些重点人群有一定示范效应,以此为突破口可以更好推进个人诚信体系建设。
为什么要推行个人信用记录?
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务院之所以这么做,其目的是要完善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与信用修复机制。加大对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征信机构的监管力度,建立征信机构及相关人员信用档案和违规经营“黑名单”制度。
“毫无疑问,个人信用记录最终是要全民推行的,目前这14类职业是突破重点,突破重点才能推进整体。”一位公立医院的副院长说,这些重点领域与企业生产和百姓生活关系密切,一旦失信就会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医生这类重点人群有一定示范效应,以此为突破口可以更好推进个人诚信体系建设。”
重点建立红黑名单制度
除了个人信用记录建设,今年医师、执业药师等群体还要建信用红黑名单制度。据专家介绍,红名单是守信典型,黑名单是失信典型。“没有红黑名单制度,没有规范的认定办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也就失去了基础和标准。”
那么,一旦医生被列入了黑名单,会怎样呢?列入黑名单的失信人将遭遇联合惩戒。国家发改委透露,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法院累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644.52万例,民航部门限制购买机票576.62万人次,铁路部门限制购买列车软卧、高铁和其他动车组一等座以上车票207.23万人次。
工商部门限制担任各类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7.1万余人次。
要强调信息安全,保护个人权益
连维良还指出,推进个人诚信体系建设,要强调“四重”,要特别重视实名制、信息安全、信用修复、信息服务,核心精神就是保护个人的权益。
此外,据了解,作为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配套文件之一,《关于进一步健全相关领域实名登记制度的总体方案》正在履行发文程序,不久即将公布。
正在努力创建中,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