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境法
在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时,很注意在尽可能真实与自然的语境中考查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因而对词语辨析、时态选择和某些语法知识常置于一定的语境中。
1. ----It’s getting late. I’m afraid I must be going now.
----OK. _____.
A. Take it easy B. Go slowly C. Stay longer D. See you
考生容易受中文思维的影响而误选B. 实际上,根据英文习惯表达应选D. A C项不符合语境,see you是很常见的口头语,意思为“再见”,相当于Goodbye / See you soon / See you later.
二、假设法
如果对单项选择题的选项感到困惑,而又难以突破时,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从“假设某项成立”出发,结合题意,进行分析推理,从而打开解题思路,变难为易。
2. Is this the factory ____ you visited the other day?
A. the one B. that C. where D. why
对于此题,有些学生选C. 理由是这个定语从句的先行词表示地点。现在假设C是正确的,即Is this the factory where you visited the other day?而在定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visited为及物动词,一定要带宾语,但where是副词,不可能充当宾语,所以假设不成立。由此分析,而得出正确答案应为B.
当解题感到困惑时,可以假设某选项为正确答案,将此答案填入句中,对全句结构进行分析。这对解题可以起到良好的启迪和导向作用。
三、突破思维定势法
思维定势是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倾向。它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也会误导学生不仔细分析问题,生搬硬套地去答题。因此,命题者会有意地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造成学生解题的失误。这样,学生就应当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
3. ----Is _____ here?
----No Bob and Tim have asked for leave.
A. anyone B. somebody C. everyone D. nobody
学生根据语法规则,一看到疑问句便会选择A项,并认为这太简单了。但由下文的信息:“不,Bob和Tim请假了。”便知,这实际上是课堂上或其他一些场合经常用到的交际用语,意思是:“大家到齐了吗?”。故答案为C. 必须注意,语法规则必须融入到语言情景之中,使其达到交际的目的,决不能孤立地使用。
此类考题是考查学生在特定语境中准确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考题中语境的设置较为自然、巧妙,要求考生选择的不只是正确答案,而是更佳答案。因此,考生答题时,一定要准确把握语境,通盘考虑,分析语法成分,从而选取正确答案。
四、推测法
考生对于少数难题、迷惑题而望而生畏。但考生可根据题干特定信息,句子结构,语法进行有理有据的合理推测,排除掉错误答案,从而找出正确的答案。
4. Peter _____ come with us tonight but he isn’t very sure yet.
A. must B. can C. may D. will
题干中的信息有“……但他还不十分肯定。”由此推测他不是“必须来”,不是“将会来”,也不是“能够来”,而是“可能来”,因而C为正确答案。
五、还原法
在解答那些题干为感叹句,倒装句,强调句等打乱了正常语序的单项选择题时,考生可以将其还原为正常语序后的简单句,陈述句再作选择的方法。这类题题干复杂,多元化,容易干扰考生的思路。因此做这类题时,采用还原法打破考生的定向思维,突破考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逆向思维,以便考生在解题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挖掘出题目的核心,考点,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5. What a lovely day _____?
A. is it B. isn’t it C. is he D. isn’t he
对于反意疑问句的构成,考生再熟悉不过了。但对于这种特殊的反意疑问句,考生可能就无从下手了,甚至连正确答案给出来了也看不明白。如果我们采用还原法,将题干What a lovely day!这个感叹句还原成陈述句:It’s a lovely day. 这样,再将此句变成反意疑问句,考生便会恍然大悟,从而得出答案B.
六、省略法
高考例题者常常利用熟悉的句型结构,在其中插入一些词、短语搭配、插入语和定语从句来制造“陷阱”,增加创新力度,产生迷惑性,似是而非,从而让考生在非常神气的心情中快速地得出错误的答案导致失分。这就要求考生对整个语言环境进入深入分析,在较高的能力水平上,细心而自如地运用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来解题。这样,我们在分析句子结构的基础上采用省略法,省掉插入成分的前提下,简化句子结构,从而找出正确答案。
6. He has spent I think a lot ______ time in reading than she has.
A. of B. more C. much more D. of much more
此题易错选A、C. 选A形成a lot of搭配;选C形成much more time much修饰比较级。但我们通过分析题干,去掉插入语I think,该句可简化为:He has spent a lot _____ time in reading than she has. a lot相当于 much起修饰作用,而不必再用much,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B.
七、补全法
与省略法相反的是,在一些单项填空题中,句子省略了某些成分的特殊结构较大地增加了试题的难度,我们可运用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补全句子,破解难点,寻求正确答案。
7. Boris has brains. In fact I doubt whether anyone in the class has ______ IQ.
A. a high B. a higher C. the higher D. the highest
通过分析句子结构,该题省略了than he does. 将其补全应为:Boris has brains. In fact I doubt whether anyone in the class has ______ IQ than he does. 所以应用比较级,并且此处的比较级表达更高级的含义,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B.
八、时态背景分析法
时态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考题中往往不给出具体的时间,从而增加解题难度。而历年高考对动词时态的考查偏重于过去进行时,现在/ 过去完成时,一般将来时或“特殊”过去时。这就要求考生认真分析动作所发生的时间,想象在那个特定时间动作所发生的背景,结合题意,选择正确时态。
8. The reporter said that the UFO ____ east to west when he saw it.(NMET2000)
A. was travelling B. travelled C. had been travelling D. was to travel
由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体现过去的特定时间点,即:当记者看见飞碟的时候,飞碟正在自东向西飞行。也就是说,记者看到飞碟的那一刻,它正在飞行。故正确答案为A。
九、固定搭配法
英语句子中词语和词语之间有一定的“固定搭配”。主要包括短语介词,短语动词,冠词在固定搭配中的用法等。因此,如果我们熟悉这些固定搭配,就会很容易地选择正确答案。
9. For a long time they walked without saying ______ word. Jim was
the first to break_____ silence
A. the; a B. a; the; C. a;不填 D. the;不填
该题看似考查冠词,实际上是考查冠词在固定搭配中的用法。这里say a word表示“说话”;break the silence表示“打破沉默”。故正确答案为B.
十、相似结构辨析法
命题者常把语法结构相似的句型放在同一语境中,用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这就要求考生找出要考查的知识要点,并加以比较和辨析,认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从而找出正确答案。
10. ----The light in the office is still on.
----Oh I forgot ______.
A. turning it off B. turn it off
C. to turn it off D. having turned it off
该题考查的是:forget to do sth. 和forget doing sth. 在用法上的区别。前者意思是“忘记了要做某事”,而后者则是“忘记曾经做过某事”。根据句中提供的情景“办公室还亮着灯”,可判断出正确答案为C.
总之,在答题时,我们既要注意将语法、语境和语言文化背景相结合,又要注意从多方面提高解题技巧,更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在努力创建中,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