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同行都在使用奇网校

Online Service

学龄前儿童挫折教育必不可少

类型:少儿培训
发布时间:2018-02-24 11:29:39

前几日,是轰轰烈烈的高考,这些天,挥洒的是高三学子们的汗水与青春。但在这中间,小编也看到了令人痛心的消息。一个广东湛江的学生疑因为卓绝天考试没考好而跳楼,当场死亡。小编听到这个消息,不禁的痛心和惋惜。

他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正要开始绽放,却这样的被自己所结束了。

小编有个朋友的孩子,也是高考前突发的抑郁症,还好她父母及时发现,没有酿成大祸,但她却无缘这次的高考,而要去治疗抑郁症。

小编我常常想,为什么有些孩子面对压力会超常发挥,有些孩子却面对压力,有些选择了逃避和死亡。来和我们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小编私以为,这面对困境的抗压力固然有一部分是天生的,但很大一部分这是父母从小对儿童挫折教育没有教好。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儿童挫折教育。

首先,爸爸妈妈要明白,不经历挫折,怎能见彩虹呢?如果孩子一味是呆在温室里,那么一旦到了“大自然”中,很快就会因为不适应而被淘汰的。儿童挫折教育,势在必行。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经得住挫折了,所以小孩子没必要进行儿童挫折教育。真的是这样么?   俄国科学家列别捷夫也曾说过:“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早在战国时期孟轲也有相似观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些都说明挫折是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使人走向成熟和成功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其实儿童挫折教育的好处有很多。经历一定的挫折,对形成幼儿的坚强意志是有益的。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孩子的随意性活动占主要地位。

所以在新的教育观念下我们应多为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孩子摔倒了之后让他自己爬起来,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磨练过程,这样既强化了孩子的意志又锻炼了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 而中国的孩子特别的需要儿童挫折教育。 我们来看看一些国外的儿童挫折教育吧。

日本儿童挫折教育:让一个6岁的儿童自己去10公里外的一个亲戚家,母亲则化妆成一个陌生人看着这个孩子如何找路人指路,如何干渴难耐,如何疲惫不堪。悄悄跟随的母亲每每心疼得流下泪来,但决不会帮孩子一把。     瑞士儿童挫折教育: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对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锻炼了劳动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这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当佣人。 小编以上举得这些儿童挫折教育的例子是不是中国的爸爸妈妈想都想不到的呢?       下面,我们就要来讲一讲怎样进行儿童挫折教育。

儿童挫折教育应该分年龄段,分层次的进行,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儿童挫折教育:0-1岁:培养责任感

在孩子小的时候,应该让孩子感受到他与其他的家庭成员是平等的,慢慢培养一种家庭责任感。

儿童挫折教育:1-3岁:培养自理能力

当孩子可以站立、行走了,孩子稍大后,让他试着料理自己的生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并迁移到以后的生活和交往中去。

儿童挫折教育:3-5岁:培养心理独立性

在孩子 3-5岁的时候,只要是孩子有兴趣的事情,父母就应该鼓励他独立去做。

儿童挫折教育:5-6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步入课堂后,除了日常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的求知欲,培养他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爸爸妈妈们可以通过创设一些困境,来教育儿童挫折教育。比如让孩子去超市挑选食物,让孩子爬爬山坡,自己收拾乱七八糟的房间等。在这样的“困难”情景中,孩子才会一步步懂得如何积极地应对问题,而不是退缩。另外,孩子得意忘形时,家长不妨适当浇点冷水,通过冷处理,督促其自省,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当然,爸爸妈妈也要防止自己走入“儿童挫折教育的误区”哦~我们一起来看看

儿童挫折教育的误区1. 将挫折教育等同于吃苦教育。

人为机械地设置一种艰苦环境,通过诸如各类夏令营、徒步旅行、乡村调查等非经常化的活动,以培养青少年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在特定的艰苦环境中磨砺坚强的意志,培养其韧性、耐挫力和受挫的恢复能力。想法颇为积极乐观,但若因此把挫折教育与吃苦教育划上等号,则不免显得过于片面化了。 

儿童挫折教育的误区2. 将挫折教育等同于打骂教育。

有些爸爸妈妈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打骂教育,这是对挫折教育一种片面极端的理解方法和处理手段。有的父母当子女偶尔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便马上批评,棍棒交加。“不打不成器”成了教育的格言,劝学的名言。撒谎要打、成绩差要打、不服从家长更要打,更终打掉的却是孩子没有勇气面对挫折。

儿童挫折教育的误区3. 将挫折教育等同于失败教育。

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一部分教育工作者怕学生成功多了会产生骄傲的情绪,一旦挫折来了不能承受,于是他们就用“失败是成功之母”为指导来教育学生,人为地让学生失败,似乎学生挫折能力的提高舍此以外别无它途。实际上学生挫折能力的提高是以成就感和愉悦感为基础的。没有成就和愉快的体验,学生失败越多越没有信心。其结果只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强化学生不恰当的能力定位,降低了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

儿童挫折教育的误区4. 挫折教育空洞无力,缺乏分析和引导。

有的家长或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本次挫折的分析中总结经验教训和提出整改措施,以达到让学生以后避免类似的打击和提高自己的挫折耐受力的目的,而是进行空洞的说教。这样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同时容易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持怀疑态度,甚至彻底失去信心。

儿童挫折教育的误区5. 安抚孩子,将失败归咎外界环境。

从小孩学习走路开始,如果摔倒了,家长更爱说的是:“跌倒了不痛!都是地板害的!”殊不知,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为了安抚孩子情绪而归咎外界环境的做法,会让孩子无法对自己负责,失去从错误中反省学习的机会,容易养成遇到挫折“只会怪别人”的恶习。

儿童挫折教育的误区6. 嘲笑孩子,让孩子失去信心。

孩子缺乏经验,遭遇挫折是难免的。大人不应嘲笑孩子,让孩子失去信心,而是应该平时多注意培养孩子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并在克服困难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家长也可运用故事激励法,让他们增强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

总之,对儿童挫折教育是要让孩子在教师和父母的引导帮助和鼓励下,让他们从挫折中获取经验、教训和感悟,磨炼意志,砥砺品格,进而在失败中领悟成功的珍贵,领悟失败对自己达到成功的推动作用,而不是一味地让孩子品尝失败的痛苦,人为地制造一些误区,可以说挫折教育任重而道远。

希望作为中国未来的孩子们可以有愈挫愈勇的精神,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