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同行都在使用奇网校

Online Service

学员董丰会议实习心得

类型:少儿培训
发布时间:2018-02-24 11:25:17

2015年6月4日,我很幸运,作为一名同传实习生,走进了武汉军事经济学院的校园,卓绝次如此接近同传行业。卓绝次亲见亲听到一整场杰出的现场翻译,深有感触,收获颇丰。 这是一次有关军事经济的学术交流会。在收到老师通知, 知道有这样一个实习机会的时候,我兴奋而忐忑。对于一个平时上课出席率都保证不了的“新”人,我受宠若惊,心存感激,同时也担心在那样一个纪律严明的环境,和陌生的领域里,毫无资历的我不能为老师带来需要的协助,也怕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麻烦。然而,姜老师准备十足,井井有条,让我之前的那些担心显得那么多余。 

更终,我和另一位同去的同学专心致志地听完了整场会议,休息间隙,姜老师还时而出来关切询问,让我们觉得安全而从容。 因为害怕迟到,早上6点我就到了学校门口,坐在校门对面的长椅上等姜老师和另一位同学。为了消除紧张,我拿出之前搜集的APEC资料看。过了一会儿,同学来了,浅聊了几句,快到约定碰面时间,收到姜老师电话,才发现我们等错了校门,然后又急忙赶到另一校门和他会合,同时见到的还有徐老师,当天与姜老师一起搭档翻译。 “四人团”简单介绍之后,我们见到了出来迎接我们的校方人员,身穿白色军装,顿感庄重。 

走进校园,瞬间被军事化的氛围所感染,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去往会场的途中,只见姜老师适时提问,了解学校情况,当他问到那位接待人员该校在襄阳是否也有校区时,我暗自开心:啊,这不是我也了解到的吗?收到实习通知后,我做的卓绝件事就是百度学校简介,对校区分布一项我还特别做了笔记。尽管只是如此小的一个信息,却让我体会到:有备而来的感觉真好。接下来姜老师还求证了该校专业,兵种之类的信息,显然,他做的功课要深入得多。而且,在我们踏入校门的那一刻,他就已经进入了工作状态,我觉得这才是更高境界的职业素养。 

进入会场后,工作人员带我们走到翻译室,是3间并排的小格子间,里面各放一张桌子, 桌上有显示器,抬头可以看到前方会场的投影屏幕。离会议开始还有一段时间,老师和校方一直在沟通和调试音响听力设备,很惭愧我们一直没帮上忙。在两位老师进进出出N回合的忙碌之后,一切准备就绪,来宾陆续进场,我们也坐定。耳机里传来老师们的调音测试:“这是一个测试信号,现在是中文”; “testing testing 1 2 3...” ;当我还没进入状态,现场也还有些许嘈杂,姜老师的声音就伴着主持人的发言从耳机里流了出来:Ladies and gentlemen...接下来的时间,让我见识了老师们“叱诧风云”的翻译风采,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无比薄弱。

然而,那却是一种压力与动力交织的特殊体验。 平时在课堂上只是觉得姜老师在快乐地“飙口语”,和同学比语速快,觉得老师在玩儿英语,可是,那天的会议过程中,他的“快嘴皮”一定让当天的听众印象深刻。无论发言人是何种语速,何种口音,姜老师总能自动切换到更佳状态,和发言人同时结束。那一刻,我都有点恍惚,自己真的身在同传氛围里吗?耳边这个声音的发出者就是那个在课堂上还有点可爱有点萌的姜老师吗?他是如何做到如此游刃有余的?对我来说,这简直是一台要兼顾排除干扰,捕捉信息,完全理解,几乎是神同步的“语言转换器”。 

然而,这又不仅是台转换器,细节处见精彩。当现场音响突然没有声音,大家都听不到发言人说话时,耳机里突然传来姜老师亲切的声音,他说:This is English chanel, but now there is no voice,作为现场的一名听众,我觉得这个举动好人性化,顿时让现场的听众觉得安全而贴心,毫无嘈杂和慌乱。我想,一位杰出的译员也一定需要这样杰出的情商的,用善良的同理心和主动性,去理解听众,带来和谐。同时,姜老师也善于做增补。

中翻英的时候,他用英文的文化和说话习惯做翻译,上午快结束了,主持人只是简单通知休息,然而他说的更具体:... so let’s have the lunch. 中场休息,同样专业礼貌:Ten minutes break, thank you very much. “致谢”是老师自己补充的,沿袭西方绅士习惯,永远“谢”挂嘴边。 现场的也有数字翻译,姜老师游刃有余,准确快速;词汇选择也生动易懂,比如他用到了3 pillars, in the light of, ...; 另外,结构明了,条理清晰,比如他说 so that is the first part, the second part is... 承上启下,让听众很容易明白;平时上课,姜老师教过如果说错了,不要er,更不可以停顿,我们可以用比如i mean, i am talking about来改口,会议中,我真的听到了这个技巧的实际运用,然而,姜老师太厉害,4个小时的时间,只听到一两次。此外,当一位教授在发言之前演示PPT时,我瞄到了那些复杂的公式,顿时傻眼,心想要是我翻肯定砸了。

然而,姜老师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厚积薄发,卓绝不凡,他就是可以处理得了那些我眼里的怪物公式,柱状图,表格,并且他能带领大家进入角色,听着他的声音,看着PPT,一起分析数据。他甚至能生动翻译出发言人的语气:how can we..? 真的很严谨,很认真。 会议期间,当听到关于APEC的词汇,比如Osaka,12 founders, 21 members, 一带一路,茂物目标(Bogor Goal),ASEAN,互联互通,这些词时,我还是挺兴奋的,因为在会议开始之前,我搜集过相关资料,熟悉过词汇,当我在现场听到,就像一个学生猜中了试卷试题,满心高兴和欣喜。然而,我知道这个层次还太低。 会后,我发现自己的词汇严重匮乏,更别说行业词汇,听力,短语, 笔记法,行业知识,这些我也都还要大大加强。我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像姜老师那样:词汇量超大,语速疯狂地快,神转换,英语思维,礼貌专业,临危不惧,从容自信,对自己热爱的职业永葆一颗赤子之心。 

此次实习,是我在迈入翻译的门里一次特别的经历,对我意义重大。在此,我想特别感谢新世界给我这个初入“译”届的新人如此宝贵的实习机会,也非常荣幸能成为人称“十年译剑”“湖北译界金话筒”的姜老师的学生。名师出高徒,我暂时还不奢望自己有多高,但我希望自己脚踏实地,不懈积累,以姜老师为榜样,以新世界所有杰出的同学为榜样,能在翻译这条路上走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