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同行都在使用奇网校

Online Service

孩子是一粒种子,不是白纸

类型:少儿培训
发布时间:2018-02-24 11:17:03

“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你往上画什么,它就有什么。”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大部分中国父母都存有这样的观点。

然而近日知名早教专家小巫在“三公仔 爱子有方”育儿大课堂上否定了这样的看法:“即便是刚出生的婴儿也并不是白纸,在它小小的身上其实已经附着了很多独有的特质,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未来。”

树冠越大根越宽,孩子成长需时间

孩子一时不会说话、没有“赢在起跑线上”……很多父母为此感到焦虑:“他现在这个样子,今后可怎么得了。”很多父母就是把孩子当成一张没有生命和思想的白纸,习惯按照自己的期望去打造自己的孩子。对于这样的父母,小巫问,当孩子长大后,如果不是想象中的样子,你们还会爱他吗?小巫认为,孩子其实更像种子,有着独立的思想和属于自己的生长规律。因此,让宝宝健康成长的前提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不是在被塑造成适合现存社会的模子,而是可以给世界带来新鲜能量的人。 “种子被埋到土里,卓绝件重要的任务就是生根。其实孩子的幼年时期都是在完成这一项工作,家长要做的就是给他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和足够的养分,而不是不时地把树苗抽出来看看‘长多大了’。”树冠越大,根系越宽,越需要更多的时间成长。家长必须要付出耐心,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让孩子睡觉比学习重要

小晴晴今年4岁了,下午3点多幼儿园放学,回到家吃完晚饭又要去上兴趣班了。周一、周三学钢琴,周末还要学画画。虽然可以学到那么多的东西,可晴晴漂亮的脸蛋上却经常眉头紧锁。这是中国城市许多家庭孩子的生活现状:家庭经济宽裕了,不惜血本想让孩子学到很多东西,想让孩子成为人中之龙,人中之凤。可是,孩子越来越不快乐,更谈不上真正的健康。 小巫的警醒一针见血:“中国大部分孩子已经没有了做梦的权利。很多孩子晚上除了上兴趣班,还要写作业,他们哪还有做梦的时间。”据全国儿童睡眠医学研究协作组在8个城市的3万份样本调查显示,儿童睡眠障碍症的总发生率在27%左右,有四分之一的孩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小巫提醒家长:睡眠是孩子对生活保持热情的关键,儿童体格生长所必需的生长激素只有在睡眠状态时才能达到高水平分泌。在这一期间内,充足的睡眠是脑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保证,高质量的睡眠不但有助于体格生长,更有助于智力发育。

运动让宝宝感觉到自己

“现在的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多过运动,其实这是个误区。”小巫认为,运动是孩子生命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孩子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去感觉自己的身体,从而掌控自己的身体,进而掌控学习、掌控生活。“事实上,及早开发宝宝的运动潜能,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都有重要作用。孩子在运动时做的每一个动作,都能刺激大脑皮层,使其在反复的练习中,熟记肌肉感觉及方向感,有利于培养他们今后运动的准确性、灵敏性和协调性。”

在节律呼吸中建立道德感

“呼吸是孩子与世界相关联的卓绝道媒介。”小巫介绍说,从人体生长规律和医学角度讲,小宝宝的呼吸是紊乱没有规律的。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半夜睡醒来看宝宝,有时就好像停止了呼吸一样,时而又变得很急促。没有经验的年轻父母更是焦虑了:“我的宝宝怎么了?” 其实,这时父母要做的卓绝件事,就是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有韵律的环境。父母平时做事有节有律,一个秩序井然的家能够让宝宝感觉到周边的韵律,从而慢慢地学会调整自己的呼吸,呼吸能够影响情感,有节律的呼吸更有助于宝宝建立道德感。

【专家简介】小巫,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长期致力于儿童发展、家长心理及亲子关系的研究和咨询工作,著有《让孩子做主》、《给孩子自由》、《和孩子划清界限》等书。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延伸阅读
孩子是一粒种子,不是白纸
长时间来,我们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好画更新更美的图画,完全可以按照我们成人的意愿来描绘、设计他的未来。我们这代人,就是被上一辈当成白纸,画得“乱七八糟”的。所以,很多人退休时认为,干了一辈子的职业,不一定是自己更拿手的。临终前会觉得,今生干点别的,也许能比现在会更好。

多少年来,无论学校还是家庭教育,就是不肯承认差异,更谈不上尊重差异,欣赏差异,即使偶尔认识到,也束手无策,无所作为。不知什么时候,教育弄成了孩子苦、老师累、家长烦、社会怨的境地!

我们的学校,就像一座座机械化、粗放式批量生产的工厂,在生产相同规格的产品,把孩子“一锅炖”,且用得都是高压锅,孩子本身的个性、基因和应该有的快乐、幸福,就这样彻彻底底地炖没了!

我们的父母,在社会“追求成功”的核心价值驱动下,孩子成绩好,可以“一俊遮百丑”,成绩不好,则“一丑遮百俊”。孩子长大要比自己强,要比别人强,不断可怕地攀比,让无数的父母,患上了程度不一的教育焦虑症:折磨孩子,也折磨自己!

其实,孩子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粒种子。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一娘生九子,连娘十个样。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就带有特有的基因和密码。教育是发现,如果禀赋被激扬,密码被破解,孩子就可以轻松立世,畅享人生,“扬长”远比“补短”更易成功!

孩子是种子。生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土豆,不要与冬瓜比胖;是辣椒,不要与豆角比长。即使父母是土豆,孩子是豆角,纵然两人都姓“豆”,也不能期望都长得一样(或更好),因为土豆和豆角,压根就不是一回事儿。“不要指望,麻雀会飞得很高。高处的天空,那是鹰的领地。”“成为更好的自己”远比“攀比和模仿他人”更加幸福!

孩子是种子。教育就是为孩子提供适合其生长的土壤和条件,播撒阳光雨露,帮助孩子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上走向成功,获得幸福,找到自己的位置,活出自己的精彩。

孩子是种子。孩子的成长犹如庄稼的生长,需要经过春夏秋冬,历经风霜雪雨。不能拔苗助长,期待孩子提前“上市”,请多施农家肥,不要施化肥,尤其是催生素。

孩子是种子。教育是长跑,孩子赢在起点,更要笑到更后!不同的种子,有不同的花期,迟开早开的花朵,同样美丽!早开的,早谢,迟开的,往往更持久,更艳丽。有些孩子小学时就尽情绽放,象怒放的生命。有些孩子高中毕业了,还含苞未放。不必让孩子经常“抢跑”,也不必让孩子过早“冲刺”,青蛙尚在冬眠,你非要摇醒他追赶?鸭子刚在学步,你非要逼着他猛跑?
……
孩子是种子,请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