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说:“孩子经常无理取闹,看到什么就想要什么,不给就会大哭大闹,在外面也是没有规矩,无论怎么说,都不听话。火到极致,就会一顿痛打。但是打完以后又心疼,想想孩子还很小,虽说不听话,但总归是心疼的。”“打了孩子,一是心疼孩子,二是后悔,生怕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不良的阴影,到底该不该打孩子?打了孩子后应该怎么办呢?”
【分析】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孩子如果因为犯错被打,他们并不会因为被打而去改正错误,他们会想,是不是自己不够小心,才会被发现,下次是不是要更加小心,而并不会对犯错这件事本身考虑。更有甚者,有些孩子逆反心理重,离家出走也不是没有可能,反而适得其反。
【支招】
虽然体罚孩子有许多负面的影响,但很多时候确实是淘气到极致,不打真的治不住。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让“打”孩子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呢?
1.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要先问清事情的缘由,冲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面对已发生的问题,追其根本要比指责更有价值。其次父母可以跟孩子讲述自己的心理感受,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2.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孩子犯了错,责骂、批评无济于事,要让孩子知道事情的起因和后果。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自己去弥补错误。这样不仅能够惩罚孩子,又可以以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去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确保别再犯同类的错误。
3.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
在惩罚孩子的事情上,家长可以根据事情的大小来定夺。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可以不过分追求,而是通过没收他更爱的玩具来做惩罚,让他有所烦反思,以此来达到教育的目的。相比于打骂,这样的方式更为合理,也比较容易让孩子接受,教育意义更大。
3.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如果某种特定的情境,父母非要用打骂来教育孩子,要让孩子铭记这次的打骂是对的。当然打的时候不要太重,也不要以打孩子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抬手就打孩子。 打完孩子后,一定要哄哄孩子,让孩子明白,打了他,打他只是为了教育他,而且父母也很舍不得,这点很重要。
4.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
打孩子不是说随便什么时刻都可以大骂。2岁前的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规则意识是正常的。打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没有警示作用,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也逐渐增长,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来教育孩子,而不是打骂。合理的教育会事半功倍,打骂只会让孩子觉得丢脸,甚至留下阴影,造成不良影响。
温馨提示:未经报名哥明确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源;如您引用报名哥页面或资源,请注明来源于报名哥,谢谢合作!
正在努力创建中,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