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早已落下帷幕,但是仍有相当大一部分杰出考生难释重负,因为国考笔试只是国考招录流程中的一个环节,笔试过后还有一项重要的考试,那就是面试。那么怎么样才能在面试中出奇制胜脱颖而出呢,一言以蔽之:细节决定成败。
面试考场中考官测查考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指标,很多考生把重点都放在衣着打扮和形象礼仪上,认为答题内容是次要的,并不特别重视,甚至忽视。殊不知,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想法。形象礼仪固然重要,但是在面试考场中,更能给考官留下深刻印象的,依然是考生的答题内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面试考场中,只有始终坚持着“内容为王”的原则,方能在面试考场上击败对手,成功晋级。
那么如何落实“内容为王”的答题原则呢?核心在于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面试考场中依然十分适用。以一道社会现象类题目为例,大部分考生思考时会集中注意力去思考这道题会答出多少内容,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几个,解决办法有几个,如果仅仅想到两个原因和两个解决办法,那么考生往往就会觉得太少,认为内容一定会不充实,继续埋头苦想,甚至为了扩充内容,而不惜说一些与题目无关的内容,仅仅为了说的角度多一些。
事实上,社会现象类题目考官重点考察考生的分析能力,而分析能力体现在考生是否能够分析全面、分析深入。所以,考生不能仅仅关注分析的角度多少,而忽略每个角度的深入分析论证。大部分考生都会针对某一社会现象,尽可能的多找几个角度去分析,导致的结果往往是角度很多,但是每个角度仅仅说一句话或者一个名词短语,分析不够深入。从考官的角度出发,很大程度会认为这个考生的角度仅仅是生搬硬套,因为没有足够充分、深入的论证让考官相信这个结论就是通过考生自己的分析得出的,严重的还会让考官认为这个考生答题套路,直接扣上被刻板培训的帽子。
正确的解题思路是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总体的观点,之后要把分析的内容依次陈述给考官。此时不必追求角度多,只要选取二到三个角度即可,在阐述时候切忌短语、词汇罗列,应该详细、深入的进行分析。例如,不能简单的说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监管不到位。而应该阐述出监管的主体是哪个部门,监管的对象是哪些人、企业、部门,监管的客体是什么现象、行为,在什么方面监管不到位,是处罚力度不足还是管理疏忽……这些细节方面往往都是被考生忽视的内容,但是这些细节却恰恰是能够体现考生分析有深度的更佳证据。
公务员考试是淘汰性考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为之教育提醒大家要想在面试考场中拿到高分,就必须要避免和芸芸众生雷同,就必须要坚持从答题内容的细节处着眼,分析论证深入、细致,才能更终脱颖而出!更后,预祝大家面试顺利通过,金榜题名。
正在努力创建中,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