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卫视热播节目《爸爸去哪儿》引起了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的思考和讨论。纳思教育专家表示,中国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妈妈的参与度较高,中国孩子教育过程中需要多些父亲的陪伴。另外,中国父母往往喜欢攀比和说教孩子,这并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中国式父亲
中国的父亲从小就被教育要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因此,事业在中国父亲的心目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甚至有时因为事业而无法陪伴孩子的成长和参与孩子的教育。因此中国孩子的教育大多数是妈妈来完成的,爸爸的参与度却不向外国爸爸那么高。纳思教育小编表示,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地缺失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
父亲的影响力
有研究表明,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成绩往往更好,在社会上也较容易成功。而缺乏男性教育的孩子往往具有多愁善感、胆小怕事、孤僻自卑、性格懦弱等缺点
纳思教育专家建议,中国父亲需要多参与孩子教育。首先,父亲身上拥有男人的刚性,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可以教会孩子坚强;第二,父亲多带孩子出去进行户外活动,一方面增强孩子体质,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第三,父亲可以与孩子进行些如下棋类的益智游戏,一方面增强父子感情,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中国式父母教育
中国式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带有攀比心理和重言传轻身教的缺点。纳思教育老师介绍说,在普通的中国家庭中,中国式父母爱面子、爱比较是很典型的教育问题。一方面,父母聚在一起时会讨论哪家孩子怎么学习好或者哪里好,相互比较;另一方面,父母在孩子面前,也总是说谁谁家的孩子好,给孩子带来一种 “总是别人家的孩子好”的被忽视感和厌烦感。同时,父母们总是重言传而轻身教,往往令孩子难以信服。
纳思教育专家表示,需要父母双方的共同付出,母亲似水,教会孩子柔软;父亲像山,教会孩子刚强。在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尊重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优点,不能拿其他孩子的优点和自家孩子的缺点相比;要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
更多精彩课程,请关注:北京小学辅导-小学语文如何鹤立鸡群-北京学大教育
正在努力创建中,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