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交流
词语解释:彼此把自己有的提供给对方;相互沟通。
延伸分析:代沟的力量非常强大,很多家长都苦恼于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沟通。影响沟通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家庭氛围、孩子和家长各自的性格都在其中,但这并不代表没有好的沟通方法。面对学龄期的孩子,有效沟通的实现需要家长们多花点心思,但这是值得的,不是吗?以下是新思维的出色名师们总结的跟孩子们沟通的方法,家长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取用。
方法一
方式:面对面沟通
适用性:这是更普遍也更容易采用的沟通方式,家长们只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跟孩子面对面地对话;这也是更容易被忽略和更容易出问题的沟通方式,因为沟通双方不一定恰好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也不一定能听到自己想听的。
难点:家长可能不能跟孩子平等地对话,孩子可能不愿意坦诚地告诉家长心中所想,沟通可能不是双向的。
技巧:在沟通前,家长要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确保能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谈;更好找孩子熟悉的地方(比如孩子的房间),在孩子放松的时间段(比如玩乐后休息时)跟孩子谈;若孩子不易敞开心扉,可以做些肢体接触,比如握住孩子的手或将孩子抱进怀里,让孩子在温暖的气氛中慢慢说;可以将亲子沟通变成一种有趣的家庭习惯和传统,在确定的时间、地点(比如每周六晚的家里)跟孩子谈心。
新思维提醒:要记得沟通是双向的,不要只顾着谈自己的看法甚至下命令;切忌在外人面前谈可能伤及孩子自尊的事;跟孩子沟通时要有耐心,切忌急躁。
方法二
方式:通过多种工具沟通,比如写信、网络聊天、电话等
适用性:适合不能长时间跟孩子待在一起的家长、孩子心理比较敏感的家长、不擅长直接表达感情的家长、跟孩子的关系不是特别亲密或与孩子闹矛盾的家长。
难点:孩子可能不愿配合。
技巧:不管是出于追求新奇的心理,还是为了避免尴尬,不用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对部分孩子非常有效,他们乐于在这种情况下跟家长交流想法,拉近距离。这种方式可以是长期的,比如跟孩子长期通信,不管双方物理距离的远近;也可以是短期的,比如出差时跟孩子在QQ等聊天工具上交流。家长们此时可以摆出朋友的姿态,尽可能地做到跟孩子无话不谈。有时候,跟孩子同看一本书,在同一个本子上写读书笔记也是一种有效交流。
新思维提醒:注意孩子的反应,对于孩子不喜欢的方式,不要坚持。
方法三
方式:通过他人间接交流
适用性:不方便直接沟通或跟孩子闹矛盾时。这种方法要少用。
难点:信息传达可能不准确;可能得不到孩子的反馈。
技巧:在不方便直接沟通或跟孩子闹矛盾时,可以通过孩子信任的人间接跟孩子沟通,这个人可以是孩子喜欢的老师,也可以是跟孩子关系亲密的同学。进行间接交流时,让中间人帮忙传递一些表示态度的实物,比如小礼物、小纸条,效果可能更好。
新思维提醒:找人帮忙时要顾及孩子的自尊及隐私。
正在努力创建中,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