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同行都在使用奇网校

Online Service

人大代表谈家长体罚孩子 推广家庭无巴掌 还孩子健康童年

发布时间:2018-02-23 17:31:4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体罚孩子的现象出现,网络上流传甚广。2013年年底,一组母亲打女儿巴掌的四格漫画,以“刷屏”的转发量在微博爆红。这种现象不得不引发我们对待家长教育方式的思考,济南学大教育表示这种巴掌式的体罚行为,并不是不存在。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温州晚报《雪君工作室》主持人郑雪君建议,可以向国外学习民主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不能过于严格,不应该动不动就抬巴掌,推广无巴掌日。


据济南学大教育辅导老师了解,4月30日是国际的“无巴掌日”,它更早是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于1998年发起的活动。该活动一经推出便得到世界各国响应,并被扩展为“国际无巴掌日”。截至目前,全世界已有上百个国家参与,各国同时在这一天开展终止体罚孩子的各类型活动。


“近两年媒体屡有报道,幼儿园老师体罚孩子的各种变态行为令人发指。”郑雪君说,在学校,尽管《义务教育法》一再强调要尊重和爱护学生,济南学大教育也这样认为。可仍有不少教师更推崇“短平快”的惩罚或体罚手段。老师的居高临下、傲慢粗暴,甚至变相体罚等都会对未成年人的心理造成极大创伤。在郑雪君看来,中国的儿童教育观念存在着一系列亟待根除的弊病。


不仅仅是在学校,极个别家庭“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也令人不解。郑雪君说,在中国传统家庭中,“虎妈”“狼爸”屡见不鲜,“孩子不打不成器”的观念根深蒂固,不少家长身患“教育暴力病”。


“儿童受到暴力影响,除身心受伤外,也会令他们自信心低落,影响与他人的关系和学习能力,还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如逃学、结交不良朋友、自毁等。”济南学大教育表示需要加强健康教育。郑雪君说,中国推广和宣传“正面管教”的措施迫在眉睫。因此,郑雪君建议将每年的4月30日设为“无巴掌日”,呼唤尊重型教育,禁止体罚孩子。


除此之外,郑雪君还建议,社区应每年至少一次对所辖范围内的家庭情况进行摸底,并对重点家庭孩子的身体、精神情况做评估测试。


对于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越来越暴躁,但不能因此对孩子实行粗暴行为,济南学大教育和人大代表一起呼吁全体家长重视“无巴掌日”共同建立起健康的教育方式。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青岛学大教育、宁波学大教育、呼和浩特学大教育、无锡学大教育等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