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是相对论的发明者,也是原子弹蘑菇云的诱发者。有人问他:“第三次世界大战人们会用什么作战?”他只回答:“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用什么武器作战,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人们用的是石头。”
这块石头,就是无处不在的硅石。
让人类真正走出丛林的,不是惊天动地的大发明,而是一块来源于沙子的小硅石。因为,人类花了数百万年走出了丛林,但走出丛林的,只是躯体,人的思维还在丛林之中,人的处事方式也从来没有离开过丛林。
也许,爱因斯坦所没有想到的是,人类并没有用它来打仗,而是创造了一个互联网的分享世界。不过,这已是20世纪中期以后的事情了。历史在开玩笑吗?绝对没有,这是眼前真真切切的事实!但历史确实用了20多万年的时间,让人类重回了那个古远的石头时代,并让沉睡了几千年的分享重返了人间。
以往的 “丛林法则”, 制造了强者通吃,让人类的欲望、贪婪、占有吞噬了人性,让新的物质空间变成一个财富格斗场,到处充满了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它所带来的后果,不只是贫富悬殊、马太效应,还衍生了大量如能源枯竭、环境污染、气候恶化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战乱等问题,从而让人类的忧患、焦虑和恐慌油然而生。
人类开始思考的结果,便是发现了这块并不起眼的硅石。从1948年卓绝只晶体管诞生到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今天,仅仅60多年的时间,但它所创造的财富超过了人类以往所有时代的总和与叠加。这是这块小小的硅石所创造的人间奇迹。在这个时代,一把沙子加信息的威力远远大于一车钢铁加能源的威力。
这块来源于沙子的硅石,所改变的不只是人类的生产方式,还有人类的财富形态。在互联网为标志的硅器经济条件下,当无形的知识取代传统稀缺资源如劳力、土地、机器、厂房、资本而跃居为卓绝生产要素时,它不仅成为人类更为关键的财富形态,而且将人类带入一个没有丛林和金字塔的、云创富的时代。
人类全部的财富创造史,犹如一部天体运动史,形成了一个财富公转与自转定律。在传统财富学理论中,财富公转的太阳是果子、野兽、奴隶、土地、机器和资本,它所投下的影子,就是传统经济资源稀缺法则、物质生产三函数定律、斯科定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零和游戏”原理、马太效应等,其特点是:优胜劣汰、赢者通吃,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在它背后的逻辑, 就是它的稀缺性与占有性。
而由此衍生的新兴网络财富学理论中,财富公转的太阳则是无形的知识和信息,从实物转为数字化,它所投下的影子则变成了摩尔定律、梅特卡定律、达维多定律、长尾理论、边际效用递增规律等,其特点是分享主义,给予愈众、收获愈多。在它背后的逻辑,就是云计算、大数据、云储存、云服务的可共享性。
在这个时代,你是一朵云,我是一朵云,他是一朵云,每个人都是一朵云;企业是一朵云,商家是一朵云,消费者也是一朵云,每个参与者都是一朵云。这些不同形态的云连在一起,让人类财富像云一样具有良性的分布力、对流力和抑制力,从而彻底改变了传统财富的分配方式。
此时,人们的财富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甚至大相径庭。过去, 人们千古不变的戒训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而现在是“你只有为别人创造价值,更后才能为自己创造价值”,其竞争方式也从“不是你死, 就是我活”变成了“我赢了,但你不必输”,其创富方式也是“谁敢于分享,这个世界就是谁的”。
在这个时代,以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行不通了,取而代之的分享至上的“云法则”。当这个时代的关键财富工具发生了变化的时候,不仅你的思维方式得变,你的价值观念要变,你的社交方式要变,还有你的玩法也得变。所以,“云法则”,就是当今人类创造财富的新规则,人们必须用的云的思维、观念和方式去获取新的财富。
为此,此书提出了创造云财富的“九大云法则”:
◎ 懂得牺牲眼前才能换取未来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非线性”革命。由于互联网企业的边界不断被突破,被模糊化,甚至消失,零散的世界被连接成了一个整体,人类财富生产方式的价值链,也由过去狭义的“点”和“线”变成了当今宽泛的“网”和“云”。
在云计算、大数据、云储存、云服务的背景下,内容为王、渠道为王、终端为王已风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分享、协作和免费。从此,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盟主,没有王者,谁更有分享度,谁就能赢得天下。在这个时代,凡是在这场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企业,都是善于分享的企业,并且懂得牺牲眼前利益,去更好地换取未来。
◎ 遵从财富公转与自转定律
与浩渺而精确的天体运动一样,财富也有一个公转与自转定律。在原始采猎经济中,财富围绕的太阳是果子和野兽;在农业经济中,财富围绕的太阳是土地、铁具和耕牛;在工业经济中,财富围绕的太阳是钢铁、机器和工厂;而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中,财富围绕的太阳是来自沙子的硅石和信息。
在传统财富学理论中,财富公转的太阳是果子、野兽、奴隶、土地、机器和资本,它所投下的影子,就是传统经济资源稀缺法则、物质生产三函数定律、斯科定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零和游戏”原理、马太效应等,其特点是:优胜劣汰、赢者通吃,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在它背后的逻辑,就是它的稀缺性与占有性。
而在新兴的网络财富学理论中,财富公转的太阳则是无形的知识和信息,从实物转为数字化,它所投下的影子则变成了摩尔定律、梅特卡定律、达维多定律、长尾理论、边际效用递增规律等,其特点是分享主义,给予愈众、收获愈多。在它背后的逻辑,就是资源过剩和可共享性。
◎ 财富从劳动到用户的藏身之谜
人类的财富形态具有一定的移动性,在不同的时代隐藏在不同的地方。人类从开始到大约200年前,基本处于农业时代,在这个时代,谁拥有土地,谁就拥有权力和财富。200年前,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人类进入工业时代,财富发生了转移,财富的主体不再是土地,而是拥有机器设备。20世纪初,由于大工业时代的到来,产品销售不畅,流通环节应运而生,财富转移到了营销时代。在这个时代,生产什么已经变得不太重要,如何销售成为重要的课题,也就是说,谁拥有流通环节,谁就拥有财富。
当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发现财富又发生了转移,是消费者创造了财富。过去,人们认为是制造商创造了财富,但真实情况却不是这样的。因为,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今时代,如果消费者不花钱,任何人都赚不到钱,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决定了财富的流向。这样,财富来源于中间环节的营销时代又过时了,人们随之迎来的是一个不可捉摸的消费时代。
如今财富的藏身之地,已不再是流通环节而是终端顾客,谁能拥有庞大而稳定的顾客群,谁就拥有财富的话语权。既然消费者决定财富的流向,那么,消费者就有权参与财富的分配,于是,把顾客变成合作伙伴或实施具有刺激性的顾客奖励制度,才是留住顾客、稳定顾客群的一个更好的办法。
◎ 免费之道是更大的财富之道
老子说的“欲将取之,必先予之”这句话,直到互联网经济后,人们才真正懂得了它的含义。在以往的原子经济时代已经习惯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在现实生活中,你提供的免费产品和服务愈多,你的边际成本就愈高,当它达到一定边界时,你就难以为继了。
但在以互联网时代的为字节经济中,由于这些数字化的产品成了以电脑字节为基础的软件,那么它的成本和价格就会不可避免地趋向于零。这样,免费报纸、免费食物、免费软件、免费休闲等各种免费产品扑面而来,让互联网时代成了一个免费的天堂。
在互联网时代,无论新兴企业还是传统企业,与其收费即死,不如免费则生。作为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创富者,更重要的是,如何用你的硅质工具和免费之道,去延长你的新的价值链,并你要在你的企业中做好免费产品以及它的商业模式。
◎ 技术是壳,价值体系才是核心
互联网是一个劳动工具,一种智能技术,但在它的背后,所隐藏的是一个共享的价值体系。在原始社会,它是以分工合作、分享所有劳动成果而共同生存的无利模式,所形成的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价值体系。在奴隶社会,它是以武力强迫、占有奴隶劳动成果而粗暴获利的商业模式,所形成的是“君权神授,劳力者食人,劳心者食于人”的价值体系。在封建社会,它是以土地权属、压榨农民劳动成果而简单获利的商业模式,所形成的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的价值体系。在资本社会,它是以资本实力、榨取工人劳动成果而获利的商业模式,所形成的是“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体系。
而在网络社会,它是以知识创造、分享社会劳动成果而免费获利的商业模式,所形成的是‘共享、协作、开放、自由’的价值体系。因为,工业革命解放了人的身体,而信息革命则解放了人的思想。当无形的知识已取代传统稀缺资源而成为财富增长的卓绝生产要素,分享已成为了这个时代更基本的文化符号。你只有给予,才能获得!你只有分享愈众,才能获得愈多!所以,你只有为别人创造价值,才能创造自己的价值!
在这个知识时代,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光有技术还不行,还要有支撑它的价值体系。他所创办的公司,他所建立的盈利模式,一定是一个技术系统与价值体系的结合体。技术系统是一个与互联网相适应的生产系统,而价值体系是一个与平台共享相呼应的伦理体系,只有这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有可能形成一个分享式的创富模式,才能真正尽享硅器时代更大的奥妙。
◎无须伟大,只需要一点小的改进
上帝儿子的耶稣说:“你们要走窄门。” 这个“窄门”,就是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微创新了。正如乔布斯所说的“微小的创新可以改变世界”。在互联网时代,你无须伟大,只需作一点小的改进,把一件小事做到致极,就可能具有颠覆意义。
微创新的核心是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回忆,这已成为互联网经济一个新的商业法则,这已是共识。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任何一个微创新,更核心的原则,就是注重用户体验,以消费者为主体,以服务为舞台,以产品为道具,以创意为导向,创造出值得用户玩味和回忆的美好效果。
作为一个微创新者,一方面要让有形的物质产品与无形的人性化服务结合起来,让它产生更大的附加价值;另一方面要考虑到,由于世界上没有哪两个人的体验是完全一样的,在你给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时,一定要量身打造,把每一位消费者都看作独特的个人,进而满足他们更奇特的个性化需求,吸引他们成为你的用户群中的一分子,并让消费者自由、快乐地参与其中。
◎ 我的就是你的,不使用即浪费
原始时代诞生了分享主义,金属时代又扼杀了分享主义,但硅器时代又复活了分享主义。在传统世界里,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产权制度,让人们把占有看成了所有的一切,但在互联网时代,人们把商品和服务的使用权看得比所有权更重,“占有”不再是人们更看重的一个价值指标,并形成一个新的价值观,那就是“你的就是我的,不使用就是浪费”。
真正的分享经济是从互联网开始的,将平台的支配权免费给参与者,但可以从使用权上收回来。这是一个由支配权与使用权分离的产权制度驱动的世界,这是一个财富的归属与利用相统一的世界,这是一个免费共享、增值赚钱的世界,这是一个谁也不欠谁、谁也不吃亏的世界。
基于互联网的分享经济,由于它倡导租而不是买,活化的使用而不是死板的占有,所以,人们需要的是产品的使用价值,而非产品本身,这成了它未来的旋律和趋势。在这个经济规律下,作为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者,如果你想存活下来的话,你必须懂得并使用“资源免费”、“使用收费”的奥妙。
◎ 我赢了,但你不必输
人类丛林的真正消失,是从互联网时代开始的。分享经济是一种‘不符合经济规律的经济’,而分享财富则是一种‘不符合财富规律的财富’。但因为有了全新的互联网生产方式,让这一切不合理、不可思议的事情变得顺量成章。
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它可以零成本生产、复制和分发,与传统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大相径庭。所以,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它不再是过去那种“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而是“我赢你也不输”的正和游戏。
零和游戏是一种此消彼长的恶性竞争,一个人的财富增长意味着另一个人财富的失去,而正和游戏则是一种双赢、多赢和共赢的共生现象。因为,网络经济是建立在字节经济基础之上的,其生产资料可以零成本复制,可以无限制地分发下去,让市场上的良性竞争具有可持续性效应。
◎ 做一个有道德利润的生产者和交易者
让人类争论了几百年的事情,就是一个道德困惑的问题,那就是 “不赚钱的企业是不道德的”与“道德置于利润之上”。 直到20世纪末,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才下了一个结论:这个“合理利润”,就是企业的“道德利润”,高于利润更大化的共享境界。
如今,消费者已不再是简单的消费者,而有更高意义的道德追求。一个消费者在购买一件T恤衫或一块巧克力之前,会思考它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对生产者、动物、环境是否造成了伤害,它是否有助于生产者的生活改善和是否合乎公平贸易的惯例等,这些都成了道德消费者的附加条件。
在这个时代,一个企业的生产者和交易者,它所生产的产品除了具有道德标签之外,更关键的部分是以价值链的形式而存在,即每一个产品背后,都有它的后续产品或关联产品,都有它价值链中的共享部分。换句话说,一个道德产品的真正意义,在这个价值体系中,不是独自占有,而是彼此分享。
所以,做一个有“道德利润”的生产者和交易者,这是一个明智的“云创富者”。
正在努力创建中,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