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报名哥小编为广大高考学子整理了2014、2013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在本期,报名哥小编继续为同学们整理2012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以共同赏析:
2012湖北高考作文题目: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
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 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学生丁:“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2湖北高考满分作文(一)
那一抹忧伤的底色
自古以来,书信都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素有鸿雁传书之说。在历史长河里,它不单是一种联系方式,更是一种古老的文化,这在文学作品中都有深刻的体现。面对着破碎的山河,想起远方的家人,杜甫写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思念之情跃然纸上;岑参在西征的途中写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一封信,弥足珍贵,满纸都是对亲人的牵挂;面对君王,诸葛孔明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也感人肺腑,一番忠义之情,令人钦佩!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书信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何等重要!面对这一种古老而悠久的文明,我们是满心欢喜地接受! 但是今天,它却遭受着一种严峻的挑战。
在二十一世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联系方式也日趋多样化。手机聊天,电子邮件,漂流瓶……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无论那个阶层的人,都在频繁地使用。当然这种方式是好的,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对其是抱着一种认可的态度。而且,每天都在大量地使用,这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
如果让我选择,我无法说出那一种方式更好,因为它们都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也许,你认为,邮件省钱,效率高;写信贵,速度慢。但是,面对着整齐划一的电脑打印的文字,我们已经有一种视觉上的疲劳。而,书信,可以很好地抒发我们的情感,它给我们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字面的范畴!
当投身军营的士兵,每一次收到家里的来信,都会压在枕下,反反复复地阅读,也许,你认为这只是一封信,但你可曾想过,这里面包含了多少的期盼与等候;
当留守在家的孤寡老人,他无法使用现代先进的沟通工具,收到远方子女的来信时,内心是怎样的一种激动;
当身处逆境之时,收到朋友的一封来信,纵然是简简单单的关心的话语,也足以让你感动得泪流满面。
我们在电视上,也看见过许多贫困山区的儿童,他们和许多城市的孩子交朋友,都是靠书信来往。就是这小小的书信,让爱心之路得以延续。当镜头给到那群可爱的孩子,坐在绿油油的草坪上,带着笑容,认真地阅读着来信的场景时,我想,在那一刻,他们一定是幸福快乐的!
而如今,这种文明已经渐行渐远,很难再去寻觅它的踪迹,但是它并不会退出我们的生活!不管现代文明如何发达,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它不会消失!在我们的脑海深处,它已是一行不灭的印记!我想说:朋友,当你面对电脑、手机的印刷体,出现审美疲劳时,不妨拿起纸和笔,写一封信,给亲人,给朋友……
2012湖北高考满分作文(二)
科技的利与弊
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当脚力被各种交通工具代劳,当传统文化在濒临灭绝的边缘苦苦挣扎: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科技为上,传统靠边?还是传统为要,科技为辅?
在如今纷繁芜杂的大环境下,科技与传统文化不可偏废。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科技是卓绝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让人享受舒适生活:积极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便对西方现代科技有一种盲目的恐惧或崇拜,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国门,打碎了天朝上国的美梦,也在国人心中种下了恐惧而又歆羡的种子。科技强国也被无数国家奉为圭臬。科技霸权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现代科技的优势展露无遗。
但我们就该为此放弃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讲究仁义礼智信,中国文化具有兼容并包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伟大的中国文化是我们传承千年,历久不衰的法宝,也是我们走向复兴,开创未来的根本保障。虽然,传统文化不乏糟粕,虚荣、麻木等劣根性便是糟粕的体现。
但,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经久不衰,绵延不绝。文化的包容维持着中华民族的和谐与稳定,也为民族大家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生机。五千年的积淀造就的是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这碰撞与融合中,各自焕发出新的的生机。科技赋予传统文化科学特性和创造力。科技是卓绝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而科技发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念等,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传统文化。在科技条件下,传统杰出文化经过现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创造活力,它既蕴含了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导着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发挥科技优势,改造传统文化,是保持传统文化生机的不二法门。
同时,传统文化的道德原则、和谐理念也指引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走向。先进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现代建筑的发展并随着邻里人情的冷漠,交通工具的进步伴随着健康的,电子文档的的发明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书写能力的退化。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也只能依靠传统文化。英国知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而七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在巴黎宣布,解决21世纪人类的生存问题,必须去2000多年前的孔子学说中汲取智慧。弘扬传统文化,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也指引着科技的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在碰撞交融中永葆生机与活力。
2012湖北高考满分作文(三)
交流的无奈
鼠标轻击,按键轻点,电波激发一个个信息点,代码串联起一个个字符。此时此刻,你的话语就传达到我的身边。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使世界各地的人们瞬息之间可以交流。但是,如此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我们能够真正地了解彼此吗?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如今的时代,书信早已被冷落,它们的身影往往留存在我们心中的只是父辈们发黄的写着或黑或蓝钢笔字的纸张。必须承认,电子传媒有着书信无法比拟的优点,方便,快捷,费用极为低廉,但是转瞬即来的信息,大多数的时候就如同三个月就长大的肯德基香辣鸡,往往味同嚼蜡。手机和电子邮箱里收到的往往只是一连串自创的但更多是人云亦云转发的数字符号,往往并没有给我们充实饱满的感觉,反而感到时时的空虚和无助,仿佛一场疲惫的梦幻。
这就是交流的无奈。我们很难或者无法拒绝突如其来的电话信息的打扰,做好的安排与计划付诸东流。很多时候往往更大的无奈不是别人从我们这里夺走了自由,而是自己不能在现实中给自己留一份自由。前者是改变不了的,因为我们还要生活。只是对于后者,又有谁人能够做到?如今是一个快速消费的时代,我们没有了对于信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珍重,缺少了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欣喜,也减淡了“书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头”的思念;褪去了“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的叮咛;遗忘了“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的嘱咐。书信时代,有的是:“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的担心与牵挂,多的是“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在那一封封亲笔书写的信件里,“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充满了未被浮躁时代洪流所淹没的亲切与温馨,浪漫与希冀。寄出信件就是寄出一份美好的愿望与嘱托,然后在无尽的期待中翘首以盼书信鸿雁回传。在手写书信这个载体上,我们前辈们的思考进一步深入扩展,字字推敲,款款情深,丰富细腻的情感在笔尖流淌,文字后面浮现的面孔和情感,对一种深度情感模式的向往,曾经多么让人激动不安。
手写书信所附带的传统的元素文化价值,稍不注意就有被泡沫般的网络所湮灭的危机。是的,科技解决了符号传递的问题,但是还是没有解决真正交流沟通的问题。因为“如果意义不在词语里,而是在脑子里或是在对客体的参照里,那么,什么东西也不能保证,意义可以跨越两个脑子而成功迁移”。假如我们缺少了等待与珍视,我们注定是不能“心连心”的人,我们发出的电子信号更终消散在茫茫太空,我们从未知之中来,又往未知之中去。
2012湖北高考满分作文(四)
谁解家书味
夜落月悬,独对孤灯,我静静撕开那信封,铺平。
我总爱望那绿绿的邮筒,总爱去收发室去找我的家书,在那重重叠叠的牵绊和祝福里去认领属于我的那一份。我珍祝那安静的一刻,我不忍失去那自古至今家书所承载的内涵。
台湾作家林清玄说他的母亲每周给他寄一封信,每次的结尾都是“寒霜露重,望君保重。”
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成了林清玄眼中更动人的字眼,因为其中丰沛的爱,因为那剪不断的挂念,家书成了心的纽带,哪怕霜寒露重,我们亦可相互温暖。
翻开《傅雷家书》,我读出一颗深刻却细腻的心,一向暴躁的傅雷,在家信中虽常是教诲,但严厉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血浓于水的关爱,能听见远及天涯的那声嘘寒问暖,亦是人生一大幸事吧!
家书不仅饱含温情,更是一次亲切的交谈,一次心声的吐露,金圣叹在临死前留下的更后一封家书:“字付大儿春,咸菜与黄豆同吃,大有核桃滋味,此语一传,我无憾矣。”潇洒才子金圣叹在死前亦不忘开玩笑,给那些想看他泣诉的小人留下更睿智的讽刺,此中的滋味谁解?谁从他踽踽独行的背影中读出那辛酸与寂寥?我想定是有的,定有人去认领那颗高贵的灵魂。
黄永玉收到叔父的来信,虽在咸宁改造,他却说:“这儿的荷花真美。”他的叔父不是别人,正是在文革间写下的《中国服装史》的沈从文,这家书,是高洁情怀的吟哦,在其中我们读出了大师的从容。
更令我动容的家书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的《与妻书》,他告诉妻子他有多爱她,告诉她他必须离开,为了千千万万人都可以像他们那样相爱、那样幸福,这是情丝包裹的家书,这是一战士明志的家书,这更是用生命传递爱的家书,他那不识字的妻子在用颤抖的手抚摸那信的时候,定是会哭成了泪人又擦干泪光下去的。
而现在呢?在信息满天飞的时候,当电子邮件穿越地球村的时候,当电话安到家家户户的时候,谁又能静下心来读一封跋山涉水,风尘仆仆的信呢?乔治?默里迪斯在《森林的挽歌》中写道:“我们奔走,像相互追逐的行云,我行走了,像松果一样坠落。”我们不仅失掉家信,更失掉一种情怀。
可我愿接你回来,为你掸落沾染的尘埃,与你独对孤灯,我的家信。
2012湖北高考满分作文(五)
一把旧锄头
那天,几个调皮的小男孩闯进我家屋后的老屋——原来是我家的卧室,现在成了堆放稻草的柴房——去捉蜜蜂,我进去时,他们已在屋里疯玩了大半天,只见屋内一片狼藉,各种各样的旧货物横七竖八地堆满了整间屋子。阳光斜斜地从洞开的窗中射进来,照在那些破烂货上——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一把生锈的镰刀,一条烂尼龙绳,父亲年轻时做木匠用的刨子、凿子等——使人顿觉时光仿佛停止流动,宁静和安详,让孩子们的热闹也一下子沉下来,犹如掉进了深不见底的深渊中,再也浮不上水面来。我一眼就瞥见了那把锈迹斑斑的锄头,夹在一大堆旧货之中。这把锄头,就像一位已逝的先人一样,早已在我的眼前消失,要不是这些孩子们的捣乱,我想这辈子也许再不会去找它出来,不会再见到它。我们人类,总是习惯于忘记对自己已无用的事物(也包括人),我们对事物价值的评价,总是站在我的角度,对自己有用则趋之若骛,对自己无用则弃之如弊履。说忘恩负义也罢,说喜新厌旧也罢,大多数人呀就是这样,谁也没比谁更高尚更忠诚更专一。这把锄头,从深渊中浮出水面,能再次呈现在我面前,仿似在告诉我:它从我眼前消隐了,但并不表示它的永远消亡,不再存在。它一直都存在着,只是我没有感觉到而已。我的感觉,充当了一个骗局的制造者。
这是一把我小时候用过的锄头。就是这把锄头,父亲用过它,太公也用过它。太公用它时,它还是一把崭新的锄头,刚从铁匠铺中买回,锋刃闪闪发亮,有棱有角,足足有一乍半宽。父亲用它时,它已经旧了,经常与地皮的磨擦已使它只剩下一乍宽,比原来小了许多。我用它时,它只有半乍多一点,显得娇小玲珑、圆润光滑。虽已旧得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可仍精神矍铄,锋刃仍能看见闪闪的寒光。如今,躺在旧物中的它,终于老得迈不动脚步了,锋刃也被褐色的锈锈满,而且小得只有十几厘米宽。它成了名副其实的废物。
然而,在此刻,夕阳余辉照耀下的这把锄头,在我这个角度望去,它却是如此的美——这是一种如老牛眺望着昔日工作过出过力的田野时呈现出的安详的美,这是一种古时的隐者忘我的美。锄头,虽然已被锈迹尘封,但这只是它的一种外在,其内质仍是铁,仍有铁一样的记忆。它一定还记得曾在哪一棵桑树下锄去过一片野荠菜;它一定还记得在墙角的一块石头旁锄去过几棵观世音草;它一定还记得在小河边的柳树下挖起了一把野韭菜;它一定还记得太公苍老的手拿它去锄过种着百合的地;它一定还记得父亲用长满老茧的手拿它去锄过种西瓜、冬瓜、香瓜的瓜地;它呀一定还记得我稚嫩的双手拿它去锄过渠道边,那是为种黄豆而作的准备。
锄头,锄了一世的草,与草作一世的冤家。不知道,锄头它自己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与草结死怨,为什么要与草作对。锄头,辛苦了一辈子,劳累了一辈子,是否明白了自己的使命是什么?地上的青草,锄去了一茬,又不失时机地长出了一茬,年年岁岁更迭不断。而锄头,终于累倒了,躺倒在不为人知的角落,或者埋进泥土中,或者埋进陈年的稻草中。此刻,锄头的心里在想些什么?锄头的心事,它自己不说又有谁能明了?锄头,不会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锄去草的生命,它不会明白自己是充当刽子手的角色。我们人类中许许多多的人,也像这把锄头一样,自己奔波了一辈子,劳累了一辈子,却不知道自己为啥奔波为啥劳累,并不知道自己在奔波劳累的过程中,充当了伤害别人迫害别人的残忍的屠夫。我们人类,有时候并不会比一把锄头聪明,更多的时候,是像锄头一样只是在听别人的使唤,在听任别人摆布。
我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拿起那把锄头,放在手中仔细地端详着。我看到了太公皱纹沟壑纵横的老脸,微笑着,似乎有一种永恒的安详和安宁在隐隐地涌动着。太公五年前就已逝世,他短暂(九十六岁高龄)而又不幸(早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的一生,早已随风而逝。我一直不明白,他虽然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一步步地走到公元1995年,可是他丁字不识一个,一点也不明白身边发生的究竟是些什么事——他曾替日本鬼子挑过大洋,曾见过日本鬼子用枪打人像打枝头的鸟一样玩耍,可他向我叙述这一切时,并不显得悲愤,好象他说的,是一件极普通极平常的家事一样,没有亡国的痛也没有复仇的恨——如此懵懂地活着,又有何价值意义呢?望着手中的这把锄头,我忽然顿悟:生命的存在,其价值和意义并不是全凭我们人类自己说了算,一如这把锄头,对我们人类来说,它已是废物,毫无价值,但对大地来说,它却是一段往事的记忆,是一段历史的浓缩;生命的存在,其价值和意义并不是体现在对我们人类有贡献有益处有帮助,那只是我们人类一相情愿的自高自大,一相情愿地以世界之主宰自居,其实,生命存在这本身,就是价值和意义之所在。也就是说,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在生命展开的过程之中。如此才能正确理解蚊子、苍蝇、老鼠等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不会一味诅咒它们不会咬牙切齿地欲彻底消灭之而后快。生命的存在,并不仅限于看上去有生命的动植物,这把锄头也有生命,它也有生、老、病、死,也有喜、怒、哀、乐,也有对往事的记忆和沉思。世间的一切皆有生命,一块裸露风化的岩石,一个风中摇曳不定的气球,一把随风飞逝的尘土……我们人类居住的整个地球,也有生命,河流是她的血液循环,风是她的呼吸,地震是她的怒吼……
我把老屋重又整理了一遍,让被放得七零八落的旧物各归原处,又恢复不久前的井然有序。那把锄头,我把它仍挂在土墙上。就让它静静地呆着吧,它已属于昨日,属于历史。而属于昨日属于历史的一切,只宜在深夜静静地想想——欣赏或厌恶都可以——而不宜让它再在今日还魂,左右今日的步伐!
以上就是报名哥小编为同学们整理的5篇2015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报名哥。
更多学生浏览的精彩内容,请关注:2013湖北10篇高考满分作文欣赏
更多学生选择的辅导机构,请关注:武汉学大教育等商铺。
温馨提示:未经报名哥明确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源;如您引用报名哥页面或资源,请注明来源于报名哥,谢谢合作!
正在努力创建中,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