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同行都在使用奇网校

Online Service

2012年辽宁省3篇高考满分作文汇总欣赏

发布时间:2018-02-23 16:52:01

2012年辽宁省高考作文题目主题寓意深远,大连学大教育老师表示,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既要有深度又要避免流于虚空。那么,高考阅卷老师会给予什么样的作文满分成绩呢?以下是大连学大教育小编为同学们整理的3篇高考满分作文,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2012年辽宁省高考作文题目,具体内容如下:

 

2012年辽宁省高考作文题目

 

台后一帘深色的幕布,台上一架钢琴,柔和的灯光洒在黑白键上,人们屏息等待,女钢琴家悄然出现,衣着简朴。演奏家上台,谁不身着华美的演出服,光彩夺目?人们就此问她,她的回答:“人,要隐于音乐背后”,女钢琴家的话耐人寻味。有人感佩不已,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感到了缺憾,有人联想到人生诸多方面……要求选好角度主题,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2012年辽宁省高考满分作文

 

一、何慕浮云 

   

 这世上,浮华的东西太美,吸引着人们爱美的心;金钱与名利的诱惑太大,使太多的人想要靠近。然而,用尽自己的一生,成为家喻户晓之人却也逃不过青春与年华的流逝;一生被众人顶礼膜拜,却终究逃不过孤独一死的结局。一言以蔽之,名与利,如是而已。 


这位女演奏家衣着朴素地站在舞台上,她的一句“人要隐于音乐背后”唤醒了那些做着追名逐利美梦的人们。有些人目光的焦点并非音乐本身,而是表演者如何有名,衣着如何华丽,而台上的表演者亦是以有名为荣。在功名的驱使下,人们都忘记了“人要隐于音乐背后”的真谛。 

 

滚滚红尘,名似浮云利如暖风。从红得发紫的芙蓉姐姐到凤姐,再从红十字会“推出”郭美美在网上大炫富有??太多的人想要出名,不择手段,煞费苦心,只要能出名,无所不为。有的人甚至不惜丑化自己,还有的人因为负面新闻“出名”而兴奋自豪。倘若他们出不来名,就会对善人善事品头论足,说他们做好事是别有用心。追利的心蒙蔽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看不到世间的真善美,看不到生活的真谛。 

 

不畏浮云遮望眼。放眼古今,淡泊名利的人身影依稀可辨。陶渊明因为不慕名利,才会弃官归隐,吟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邓稼先因对忙碌的研究工作甘之乐之。

袁隆平因为不慕名利,才会把自己当做普通的农民,隐身水田荒泽。 

 

心中有追求的人,才不会被盛名宠坏。为了心中的追求,诺贝尔不惧环境的艰苦,不畏实验的危险,不怕旁人的嘲笑。为了心中的追求,居里夫人不穿华丽的衣服,不在意容貌的修饰,不被已有的名利所累。为了心中的追求,马克思不怕专制政府的驱逐,不屑反动言论的污蔑,从容地等待死神的召唤。与毕生的事业相比,不论赞誉或者批评,也不论贫穷或者富有,都不重要。 

 

浮名亦浮云。放下浮名,才会看到很多名利背后的真善美,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才会注意到沿途美丽的风景。何慕浮名?海德格尔说:诗意地栖居,才是人生的真谛。 

 

二、人们真正在意的 

 

“人,应当隐于音乐背后。”这位女钢琴家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演奏家,还是一位人生的智者。她懂得隐藏自己的光芒,更懂得如何使自己的艺术光芒绽放。   

 

 不管你的衣着如何华丽,终究只是一些外在的陪衬。任何人穿上华丽的衣服都会被衬托得美丽动人,英俊潇洒。如果你是去参加选美大赛,那倒罢了,因为华丽的衣服无疑会为你锦上添花。但对于音乐会来说,效果却可能是截然相反的。观众是来听你演奏,而不是来看你华丽的衣服。过于华丽的衣服无疑会分散观众的一部分注意力。如果到更后观众记住的是你华丽的衣服,而不是你精心准备的表演,那就太可悲了。 

 

 其实,只要自己有实力,又何必太在乎外在的东西

 

想当年,风度翩翩的聂政为了复仇自毁容貌。看他走在街上,人们都绕道而行,只因为他那布满伤痕的脸太过丑陋,如同从地狱走出来的夜叉般骇人。然而,当他席地而坐,抬手扶琴的时候,许多人都禁不住驻足静听,忘了今夕是何年。那天籁般的琴声从他指尖缓缓流出,陶醉了天下众人,也陶醉了慕名远来的一国之主,陶醉了中华数千年的历史。 

 

 看如今,无臂的钢琴王子刘伟,纵然失去了双臂,却用脚奏出了当代更美的乐曲。纵然没有华丽的演出服,依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真正的音乐是用心来演奏,用心来感受的。陶醉在刘伟的琴声中,不禁感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这心灵的共鸣哪里是几件衣服能够取代的? 

 

望国外,天下更美的衣裳——“皇帝的新装”作为一国之君,他不是宵衣旰食,日理万机,不是冥思苦想如何才能让百姓生活得更幸福,而是痴迷于华丽的服饰,整日在更衣室内忙着换衣服。如他所想,他穿上了“更美丽的新装”,毫无疑问,他也成了人们更大的笑料。不知他如今是否想明白了:对于君主,人们真正在意的是什么。 

 

倘徉于古今中外人们画廊,不难发现,人们真正在意的,往往是俗人更不在意的、被世人忽略的。不要误会世人皆浮躁,技艺精湛者“一举成名天下知”;不要误会世人皆庸俗,俞伯牙千载有知音;不要误世人皆虚荣,郭明义粗茶淡饭学雷锋。

 

三、大隐隐于“乐” 

   

古人有言: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 

 

在我们的印象中,只是仙人道士必傍山而居,不闻世事。蔡志忠曾以漫画对此作了解释:仙,“人”在“山”旁则为仙,看来,古时造字便点明了其中真意。 

 

傍山而居,和山水融为一体,这本来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象征,偏又练就一身道行,渗透了禅意,方以道入土,归隐于山。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莫不对此动了凡心。其中,陶渊明便是这样一个典型,当他一篇《桃花源记》出世,那颗厌倦仕途,向往幻想中的桃花源的心也就出世了。是的,他想要的是归隐,是闲适,是宁静的生活,可是如果不是官场失意,怀才不遇,桃花源这么一个避难所就要永远与他绝缘,并远离世俗而绝迹于他未来纯朴的生活。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抵御不了意志的消沉。“出世”有之,“入世”亦有之,所以又有许多“英豪”浮出水面,大隐于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气风发的李白,对前途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他想通过官场仕途一展才华,报效国家,挥洒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场生活,多年的仗剑游历,让李白反思起来。有过得意,也有过失意,他终于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高力士为其穿靴实则铐住了他的双脚,朝廷赏赐实际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钟鼓馔玉不足畏,但愿长醉不复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间的污秽,每一次醉后醒来,他又重新开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终有一种信念,始终有一种火热的诗情冲动,始终有超俗的“出入”洒脱!他不被世事摒弃,也不被百姓遗忘,更不被朝廷重用。于是他不断地重拾希望,不断地将自己“大隐于市”,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为“诗仙”,却是个依市而居的一个仙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世事内外变化多端,观念出入繁杂无比。我们不一定都要像陶潜一样“出”,也不一定都要像李白一样“入”,而是要万物归乎一心。俗话说得好,“心净自然凉”,只要内心真诚、纯净,又何去理会污秽的俗事呢?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大隐隐于“乐”。

 

以上就是大连学大教育小编为同学们整理的2012年辽宁省3篇高考满分作文,更多精彩教育内容请继续关注报名哥。

更多学生选择的辅导机构,请关注:大连京翰教育等学校主页。

温馨提示:未经报名哥明确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源;如您引用报名哥页面或资源,请注明来源于报名哥,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