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同行都在使用奇网校

Online Service

精上教育解密1对1辅导机构:做个性化OR做中介?

发布时间:2018-02-23 16:45:48

精上教育" border="0" alt="精上教育" src="/UpLoadFile/20130116094435_5120.jpg" />

“个性化一对一辅导”的“前身”是“家教中介”?

从需求角度,个性化一对一辅导源起于国有教育的落后、学生的个性需求、父母对孩子的强烈期望。而在业内看来,“个性化一对一辅导”的“前身”是“家教中介”,因为它们首先都是“一对一”的辅导模式,其次都有“匹配”过程。

在广州,2006年以前,家教模式的火爆催生了一大批的“家教网”、“家教中介”,这类教育信息咨询机构通过网罗大量的师资资源,根据年级、科目匹配给家长和学生,实现机构运营。但是家教中介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现,更大的问题是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不愿意上门辅导,导致家教中介的师资主体是大学生、研究生等,这让很多想提高成绩的家长和学生非常苦恼;其次,很多家教中介中介机构只提供介绍、匹配服务,对于日常管理、教学监管等无法顾及,而家长本身也对教育一知半解,使得很多家教只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帮助学生。

家教中介模式的弊端让“个性化一对一辅导”孕育而生了,它首先解决了主体师资的问题,通过营造整体教学环境吸纳有经验的老师,一个老师可以在不同时段带多个学生,既增加了师资报酬,又减少了上门家教的路途时间。然后,通过设立教务班主任,实施日常管理、教学监督,免去了家长与家教老师的繁琐沟通。正是这些超越家教中介的服务,让大量的家教中介生源、师资流向个性化一对一辅导,带来了这个行业的春天。

“个性化一对一辅导”的“现在”还是“家教中介”?

既然“个性化一对一辅导”以其超越“家教中介”的模式逐渐发展壮大,为何现在又重蹈覆辙?出现了这么多令家长和学生心寒的问题(详见上期报道)?据调查,至2011年下半年起,个性化一对一辅导行业出现了明显的“回流”,即正在读个性化一对一辅导的家长和学生改变主意,重新选择家教中介,选择大小班了。这是多么奇怪的现象,一个连海外上市教育企业都争先进入的领域,现在面临整体质疑?

究其原因,我们看到2009至2011年是这个行业发展更快的阶段,大量的资本资金进入这个领域,大量的小型辅导机构进入这个行业。在广州,某辅导机构因获得资金注入,3年内新增了近30个校区。在一个城市超过15个校区的辅导机构不下7家。越秀一个区,放眼望去超过100家大大小小的辅导机构。所有这些都造成了三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卓绝,行业准入门槛太低,大量的小型辅导机构进入这个行业,给整个行业的监管带来了难题。甚至很多小机构就是大机构的老师、或是在读学生的家长开办的,缺乏机构的运营经验和管理模式,只是请来老师,找来学生,跟传统家教没有多大区别。

第二,由于机构数量增加太快,很多机构的生源紧张,导致大型机构把运营重心放在销售竞争上,投入大量的成本用于争夺生源,而忽视了教育本质教研方面的投入,从而使得大型机构的教研力量薄弱,也不能保障辅导效果。

第三,大量校区的建设及投入市场,需要大量的行业精英管理好校区,而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行业人才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行业本身的扩张速度,让很多校区的管理问题堆积起来,造成整体口碑下滑。

我们不禁要问:如果个性化一对一辅导机构在教学管理上无作为,岂不是跟家教中介的区别仅在于上课地点的不同?


个性化一对一辅导的真正内涵

近日,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在全国的热播刺激着众人的味蕾,其中《厨房的秘密》一集里揭示了一道菜为什么好吃的奥秘,这与对炒菜过程的控制和火候的把握关系密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同样的原料,但经过不同的人炒,味道却大相径庭,这其中的奥妙就是在炒菜的过程中,专业的厨师熟稔放各种菜的程序和分量,并且在火候的把握中恰到好处。而外行人炒菜味道不好是因为不懂得放菜的工序、分量和火候,只是瞎搅和而已。

“一对一”辅导机构亦是如此,辅导的效果就如菜的味道,而老师就犹如一道菜的原料,有的老师在A机构辅导学生,效果甚好,但到了B机构,效果不明显甚至没有效果。同样的一个老师,效果却不一样,原因只有一个——辅导机构有差别。

 “一对一”辅导机构就是一位炒菜者,诚然,厨师能够把握各道工序和火候,炒出味美的菜肴,真正合格的辅导机构也有内部的一套“法”,就像炒菜的工序和火候一样,这套“法”把辅导的各个环节串连好,所以能发挥老师的更大的优势和潜力,让孩子辅导效果达到更好。

 “一对一”辅导:“师资”=“效果”?

通过近期的行业大调研,我们发现很多家长选择个性化一对一辅导机构的心态是“撞运气”,撞到一个好老师就是运气好,就是这家机构选得好。诚然,如果选择个性化辅导机构就是“撞老师”,那么机构跟中介又有什么区别?“师资=效果”的选择观是家教中介中介模式的产物,它不应该属于个性化一对一辅导机构的“个性化”模式。在“个性化”模式里,“好老师+好方法=好效果”,老师是个性化的载体,必须有严格的选拔、培训体系,而方法则是“个性化”企业的立足之本,是核心竞争力。

一家“一对一”辅导机构到底是在做个性化还是在中介?更简单的识别方法就是这家机构是否有“法”可依。如果有“法”,正如前文提到的那五点就是一家辅导机构把师资、匹配、课时、教学、效果等串联起来形成更大合力的“法”。而没有“法”的辅导机构就是简单地把师资、效果堆砌在一起,这样的机构我们可以说并非在做教育,而是在做生意。

《新快报》个性化一对一辅导深锐观察系列报道接下来将深入到师资、匹配、课时、教学、效果每一模块,详尽透析每个模块的“水温水深”,并请行业专家拟设模块的标准,欢迎业内人士、老师、家长、学生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