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同行都在使用奇网校

Online Service

精锐教育:如何不让减负成为纸上谈兵

发布时间:2018-02-23 16:45:13

更近,教育部公开征求大家一意见的十项“减负”规定引起了大家注意:“零起点”教学、严禁以各种名目分重点班、不得加快教学进度、招生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等等。这让所有人都充满了期待。不过,精锐教育却了解到,似乎在老师和家长的的严厉的这好像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真正实现学生减负,必须有配套改革的支撑。对于此次“史上更严减负新规”,舆论的普遍评价是善意无可厚非,操作实有困难,效果难免“一阵风”。毕竟,在整个应试教育的体制根基尚未改变的语境下,单靠减负令单兵突进,难免陷入积重难返的尴尬,治标不治本。


精锐教育专家指出,一方面是教育评估机制创新。正所谓“分分学生命根,考考老师法宝”,在传统的考试手段之外,必须找到更好的替代形式,检验孩子的学习以及老师的教育教学。


另一方面是教育资源配置均衡。中小学生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择校。家长为了让孩子读好学校,不得不拼命给孩子加压,增添自己的竞争筹码。只有加大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才能落实好就近入学政策,为择校热退烧减压。


目前,用人单位过于注重学历尤其是卓绝学历,导致高考 “一考定终身”的地位难以撼动。与教育事关学校、社会、家庭各个方面同理,减轻学生负担,也不能只是教育部一家的“独角戏”。对于社会而言,人才评价机制和社会就业导向必须改变。此外,本应多元的人才培养通道,显得过于逼仄。在国外,许多学生不考大学,而是去考消防师、美容师等各种职业资格证,同样发展良好,受人尊敬。


反观我国,中职、高职教育始终叫座不叫好,多数人只能挤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竞争激烈程度远远超出了合理范畴,由此带来的“踮脚效应”,让每个局中人叫苦不迭,却又欲罢不能。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们长期为作业和考试所累固然不可取,但新规中一刀切的“不留作业不考试”,既过于绝对,也有悖学习规律。“减负”的真正意义不是取消作业,而是不让作业成为学生的“负担”。这里应该有两层含义:


一是短时间内即可完成,比如半个小时;


二是高兴而不是厌烦地完成。当然,同样的作业量,对于不同的孩子会有完全不同的“负担”感觉。


对此,教师应从“因材施教”的角度出发,设计不同层次、适合不同程度学生的作业,体现现代教育“差异教育”的理念。


如果真的取消学生作业和考试,或许是校长和老师求之不得的好事,但家长未必愿干。


一是变单纯对孩子的知识苛求为心智发展的综合考量,注重对孩子走向社会的适应性培养;


二是变高考“一条路”为就业“多渠道”,破除对孩子“成才”理念的狭隘性认知;


为学生减负当然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对制定的计划也要有能够完成的可能性,否则就算一边呼吁要给学生减负,一边还给学生施加巨大的学习压力,这到底是在唱哪一出呢?精锐教育专家质问道。


上海的学大教育不知道好不好?收费高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