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同行都在使用奇网校

Online Service

哥伦比亚大学成功申请案例

类型:美国留学
发布时间:2018-02-23 16:40:28

学生C:北京某高中,高中平均分90 ,学校排名TOP5%

申请背景:托福/100 ,SAT1 2000左右;SAT2:Math II/Physics/Chemistry,中文写作功底深厚,中国少年作家班成员,作家协会成员

录取结果:Columbia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University of Rochester

寻寻觅觅,兜兜转转,有谁有勇气空档两三年时间去找寻心中的愿望呢?多数成年人恐难做到,但是我很幸运的认识了这样一位学生,为了沉淀和反思自我,为了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勇敢的选择了空档三年。他,就是 C。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C 走进我的办公室,他深邃和成熟的眼神,透露出他的成熟和稳健。与这样的学生交谈将会是种享受,是成熟理性思想的碰撞。没有绕弯子,我单刀直入的问了更尖锐的问题:“空档年,你在做什么?你有找寻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吗?”

没有夸夸其谈,C 略带顾虑地告诉我,这些年他一直在做一件事情,但是没有取得成功,但是却是这件事情,更坚定了他人生的奋斗目标和去美国留学的愿望。他不知道也不确定,没有取得成功的事情,是否会伤害他的申请材料,更不用提支持他的申请了,他甚至怀疑大学会不会认为他是在荒度人生?

我理解他的担心和顾虑,但是在没有充分了解他的经历和想法的情况下,我是不能武断的给出答案,是好事还是坏事的。于是,我引导 C 告诉我,究竟是什么具体的原因让他选择空档年这么长时间,这段时间他都做了什么事情,这件没有成功但是对他很重要的事情到底是什么。

如翻开尘封的相册一样,C 讲述起这件事情的始末。

高三即将毕业的时候,他的脑袋里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而这个想法一出现在脑海里,犹如滔滔江水之势不可阻挡。他想创业。这不是一个空想,也不是一个不成熟的孩子的一个幻想。随着苹果产品大规模涌入中国市场,APP 商店突然成为了和淘宝一样兴旺的电子市场。用苹果 CEO 库克的一句话说,“每天 APP 商店上的每个应用程序都在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他非常渴望成为创造价值这个大分母中的一个小分子,并且他的目标很清晰,尽绵薄之力为中国农业市场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一个在繁华城市生活的孩子,养尊处优,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为农民的农产品创造市场交易平台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继续引导 C 的思路。原来他小时候在农村曾生活一段时间,每天都蹲坐在田边的夯土上看着爷爷、奶奶和其他的农民一起辛劳耕作。说句实在话,农民的生活既不像田园诗歌里面形容得那么怡然自得,也不像电视机或者摄像机镜头里面呈现的那么充实和安乐,他们的辛苦和压力比其他职业的人要大的多。农民们每天都挑着像巨型卡车轮胎大小的水桶给植物浇水,检查植物的病害情况,还要驱赶喜欢偷吃的鸟类。

像爷爷奶奶这样的农民,每天要照看和巡视 20 亩土地,确保植物能够健康成长。此外,到了夜间的时候,我爷爷还要拿着手电筒巡逻农地,确保没人偷地里的作物。即便现在,绝大部分的中国农业的农耕作业方式还没有摆脱“牛拉铁犁”这样的一种现状。中国是一个有着 13 亿人民的人口大国,更是有着 8 亿农民的农业大国。中国农民的困境如果不得到解决,那么中国想进一步走向“小康社会”是极其困难。

虽不敢说我能感同身受目前农民的处境和境地,但他确实能比一般人更难明白农民的难处。首先,农民天天看天吃饭,如果哪天不巧赶上的冰雹,大风等恶劣气候,在一亩地里,至少要损失六分之一的作物,无论是在经济成本上还是在劳动成本上对农民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其二,因为大多数农民们缺乏市场渠道,所以经常受到当地各大经销商们的剥削,再加上化肥农业、种子、劳动力、运费等各种附加成本,农民们的收入微乎其微。其三,农民们普遍缺乏文化素养,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无法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脉搏,这就导致农民们丧失了很多机会。

所以,出于想要改变农民现状的理想和自己创业的这种激情,高三一毕业,C 就投入所有的时间和经历开始创业,设计农产品交易平台 APP。他用自己投资获得的收入作为项目的启动资金,联系一家软件公司,请这个团队帮助开发一个农业在线交易的平台。当他卓绝次和主要研发团队开会的时候,他在纸上飞快、草草地写着我的想法和方案,讲话既大声又激动,因为抑制不住我的激情和兴奋,但是却换来研发团队的不解:这样一个平台能赚钱吗?他们能够提供类似于票务预订的平台而且更挣钱。但是他们怎么能理解这个孩子的远大理想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设计、修改和测试,更后中国农业客户端也成功地问世了。但在接下来实际运营的过程中,一系列问题出现,例如农民接触 APP 软件的机会较少、市场营销的资金短缺造成锁定目标人群不易等各种原因,农产品交易平台 APP 一直没有成功运营起来。失败、成功?用一两年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换来这样的结果? C虽然因此更加坚定了要系统学习经济以便成功创业,为农民提供更好的交易平台,但是不确定这样的一份不成功是否会伤害他的申请,我却坚定的告诉他,不会伤害,因为大学从中看到了你更杰出的品质和潜能。他抑制不住喜悦,告诉我其实他还有更大的野心,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做些事情呢!

这样一个宏大的愿望,着实让我感动不已,也让我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推荐他参加一个国际级别的活动,去感受不同文化背景,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这个活动就由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发起的全球公共服务组织在危地马拉的医疗服务项目。在这样一个健康医疗活动中,C 遇到的更大的困难却是文化上的。到了危地马拉的集中地之后,他不得不面对两股文化上的冲击,美国文化和危地马拉当地的文化。无论怎样努力,他都无法融入美国学生的圈子,语言背后的巨大文化差异总是能使他们彼此相距千里之外。在去危地马拉小学开展公共医疗知识普及的时候,他负责的内容是教当地的孩子们如何地正确刷牙和洗手。但当他用生涩的西班牙语教这些孩子们如何正确刷牙时,当地的孩子们总是对指指点点,甚至拒绝听讲。一个本着医疗救助为宗旨的学生出于好意来带危地马拉却受到了歧视和不尊重,这使他的内心有了疑惑甚至开始有着想要逃避的想法。

直到有一天,在 San Miguel 这个小镇为当地的妇女和儿童们检查身体时,这样的糟糕局面才得到扭转。志愿者们一如既往地为当地人检测生命指标,C 负责的一个病人是一位衣衫褴褛身材矮小的大妈,当时她就坐在那儿冲 C 摆了摆手以示友好,这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而在测量过程中,发现这位当地大妈有潜在的高危险疾病,但是她的家庭贫困,没有钱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情况紧急,这时 C 已经完全摒弃了心中与美国学生的隔阂,赶紧找到大家进行帮助。没有任何犹豫和搪塞,所有在场的志愿者们包括美国学生都慷慨解囊,只为帮助当地大妈获得及时的救助。大家为达成一致的目标,而齐心协力的努力,这又让 C心中为之一振。

他突然发现,即便存在着再大的文化差异,事实情况也不是人人都讨厌,只是有的时候人们会被自己的感觉说服和麻醉,但这种自我感觉往往是不正确的。怀着这样一种心情,当他再次服务当地病患的时候,能从他们的眼神中感觉出,没有鄙夷,没有歧视,也没有傲慢,有的只是一种等待被帮助的期许和等待。而再和美国学生志愿者沟通的时候,是处于那样一种平等和友好的气氛中,即使有时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分歧,但再进一步的真诚沟通之后,完全没有问题。尤其是大家为了达成同一个目标、克服同一个困难,而达成的跨越国界的共识时,一切文化差异和冲突都不存在了。

而在我眼里,他已经准备好,成为一个世界公民了,而这正是他的梦想学校,哥伦比亚大学大学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