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在工字厅会见了来访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主管国际合作与事务的副校长雪莉•利奇(Shirley Leitch)一行。清华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张伟、继续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文雪及院长助理卢志强陪同出席了会见。
51551365352(0).jpg" />
图一:会谈现场
施一公对雪莉•利奇的到访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祝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一任校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布莱恩•施密特(Brian Schmidt)到任,对布莱恩•施密特在物理领域做出的研究与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亲切美好的氛围中,双方共同回顾了两校在国际交流、联合科研、合作办学等方面的工作进展,并就如何进一步扩大合作进行了交流。
在国际交流方面,施一公表示,清华历来提倡开放的教育理念,并积极促进国际化战略的发展。对此,清华大学原校长、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及清华大学现任校长邱勇都非常重视,并先后提出了5年发展计划、15年发展计划的实际保障措施。同时,施一公表示,清华大学鼓励学生们参加交换生项目,清华大学学生的语言能力强,可以适应当前很多学科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清华大学也针对国际学生开展了各类暑期学校,帮助他们学习中国的经济、文化与历史。
雪莉•利奇表示,她对施一公副校长在国际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与成就早有耳闻,而目前清华大学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在国际知名杂志已经联合发表研究文章约150篇,因此两校可以尝试在该领域有所探索与合作。施一公也表示:两校在交流交换项目和联合科研上已经开展了非常多的合作,希望未来可以采取学科之间直接对接的模式,鼓励各学院对接国外高校,举办更多有意义的交换项目。
图二:双方亲切交流
在会谈中,雪莉•利奇对双方合作12年之久的科技与创新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以下简称“管理硕士项目”)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同时表示,她曾全程参与管理硕士项目校友会“悦行俱乐部”在内蒙古阿尔山举行的成立仪式,并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施一公说,管理硕士项目十几年来培养了上千名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所需的创新型管理人才,他为此感到高兴与欣慰。双方均表示,将继续友好、深入地开展合作,推动管理硕士项目更好的发展,并希望在此项目成功合作的基础上,支持和推进合作开展项目管理硕士项目。
图三: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清华大学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于2004年签署了校级合作协议,并在2008及2013年签署了校级学生交换协议。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商业与经济学院共同举办的科技与创新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自2004年以来已成功开设18期,共有99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参加了项目的学习。目前,已有14期约700名学生毕业。该项目先后获得清华大学教育培训优秀项目奖、国际合作奖、优秀教学成果奖、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习增进奖,被誉为“中澳两国教育文化交流的典范”。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简称ANU,是一所坐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世界著名研究型国立综合大学。其诞生于二战后的1946年,是澳大利亚唯一由联邦国会特别立法创建的“国立大学”。该校2015/16 QS综合排名世界第19位,4个学科位列全球前10位,15个学科位列全球前25位。该校94%的科学研究被评为世界领先,研究成果涵盖光纤通信、宇宙加速膨胀、细胞免疫、世界最薄镜片、超级计算机等。青霉素的发现者弗洛里爵士、核物理学家奥利芬特、前澳洲总理陆克文等让这所高校熠熠生辉。(撰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培训中心 魏强国,拍摄:清华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张伟)
正在努力创建中,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