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近遇到一个同学A。口语考试被放在周四,他从周一上课的时候,就开始很紧张。上课的时候,不好好听课,坐在那里焦躁不安,抓耳挠腮,哭天喊地。不停地问老师,问同学“怎么办啊,怎么办啊,我好害怕。”考试回来跟我说,他考试的时候,手和脚都在发抖,看到考官一句话都说不出。
分数结果虽然还没有出来,但是据其描述,我估计应该是在4.5分左右。 其实这个男生在平时的口语学习当中,还是很积极好学的。上课思路,笔记样样都跟上。如果让他把口语答案写出来,很快。笔头功夫很好,但就是不肯开口。哪怕是上课的练习环节当中,在熟悉的同学面前都说不出话来。考试的时候更是紧张,头脑打结,一片空白,没有发挥出自己真正的水平。他说他小时候就怕和陌生人讲话,更别提说英语了。
同学B是个女生。平时开朗活泼,擅长与人交流。平时练习当中口语流利度很好,就是单词量比较少。所以在考试前的课上,我让她在思路的流畅基础上,尽量准备较多的地道用法。本来以为她口语应该是6的水平,可是结果并不理想。在后来的后续交流中,她很实在地跟说了她的感受。
她说,“老师,这平时练习我都是看着你,看着同学的眼睛交流的啊。再或者我自己在家对着墙说。没想到考试的时候,看到一个老外坐在离我那么近的位置,眼睛好大,鼻子好挺,毛孔好大,紧张死我了,我准备的什么都忘光了。” 当然除这两位同学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生理情况和心理情况导致口语考试失利的。有人喝多了水,想要跑厕所没讲好的。有人刚好那天吃坏了肚子没讲好的。
有人看见考官长得太帅,讲话卡壳了的。有人在考官面前爆粗口的,没考好的。有人不跟考官眼神交流,讲话生硬的。 所以说口语考试除了本身的实力之外,也是一场心态战。要能放得开,做到平然心和自然地交流是更重要的制胜法宝。考官期待的也就是一种自然的对话和交流的状态。
正在努力创建中,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