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它看不见的特征,也就成了虚假广告的重灾区。教育不是买双鞋,买个包,看得见摸得着。甚至不是看病,看不到明显疗效。甚至教育也不是你出了几个高分学生。这就好像你买了双鞋,有些人穿着好看,有些人穿着怪异。不能说你穿着好看就代表鞋好,好看也可能因为穿鞋的那个人穿什么都好看,甚至不穿鞋都好看。就如同有些学生需不需要老师都能学习很好一样。教育的广告背后有更多需要思考的东西。
关于繁荣 教育培训机构乱象横生。眼花缭乱之余,让人感慨 这一片繁荣的国外留学培训 突然神奇的貌似可以 让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 都可以进入到美国名校学习的伟大程度。什么因素让这些培训中心几乎一夜之间拥有那么神奇的魔力的?(很SAT的长难句吧?) 留学培训和留学中介打的招牌无非几个:高分的学生,名校的offer,机构多年的经验,机构的名气,保证分数。这些都是站不住脚的。这些是衡量教育的标准么?
教育的品质不在比较结果,而在于比较教学内容,因为学生的品质有不同,你无法确定天才的学生 教育给了他们什么,给了多少。但是教育的本质——老师几乎没法比较。因为老师教学是一个私密的封闭体系。老师讲的对与错,学生是无法判别的,我们通过一些同学的反馈及网络的一些回馈,听到了大量的错误的讲解。但是学生无法评判,他们只是认为自己的理解出了问题。在中国的教育多年形成的老师就是权威的环境下,学生只会质疑自己。这也是中国教育失败的一个方面。 在我看来,这繁荣的泡沫背后,是经不起任何推敲的 一碰就碎一地渣渣的 广告和宣传。关于高分学生的成功率 教育机构从来都是在说,我们有几个成功的学生,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什么的,但是在什么样的基数下得到的那么有限的成绩呢?
没人敢说,因为那可是几万人或者十几万人的基数,成功是极个别的。 赛达教育更关心的是成功率,到底100个学生能做到多少进入美国前20的?前50的大学呢?我们拥有行业内更高的成功率,每年90%以上的学生进入前50的美国大学。这方面我们秒杀所有机构。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少有的希望,对于个体而言,成功是92%以上或者0%的问题。没人想做那几万个从来没有被提及的名字。那些被垫在脚下的孩子们是如何看待这些宣传的? 他们会承认差距,自暴自弃。这就是教育的结果么?教育的本质不应该是让天才者更天才,让平凡者更有力么? 高分的学生根本不能体现教育的质量,很多天才类的学生根本不需要培训也能有很好的结果。
高分也不意味着他不能挑战更高的分数,更不意味着他不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高分。高分很多时候并不意味培训机构多强。我们有业内更高的平均成绩,但是我们一直都对高分的学生心存感激,并不敢认为这所有的成功都是教育的结果。教育是教和学的两项结合。教育是一个非常难以衡量的行业,好的老师未必会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满意的结果,但是成功率一定是更高的。不那么合格的老师未必就不会带出来好的学生,但是成功率一定是低的。学生的因素是一个巨大的变量。
关于机构经验 机构的经验也不代表老师的经验,有些机构做留学20年,但是 是不是所有老师有二十年经验呢?我们看到的多数还只是两三年的经验,甚至很多没有任何经验的新手。我做SAT8年,托福培训12年,我一年上课的时间更高可达2700小时的,相当于任何知名机构的一线老师的4.6年的经验。这八年的经验该怎么算呢? 经验是时间的积累。有些机构有很多年的经验根本是经不起推敲的概念。
关于保分 保证分数是有些机构为了打名气,让学生信任,有保分班。但是保分的前提是挑选学生。当杰出的学生被挑选出来的时候,分数自然是可以很高的。就好像江湖游医说你们都有病,我包治好,然后找了几个健康的人,吃了药,看,好了吧?拜托,你治疗的是健康的人好么?这种广告和电视上的假药广告是一个路数。世界更先进的医疗机构解决不了的糖尿病,类风湿的疾病不也频频的在我们的电视机前”神奇的”泡泡脚就治愈了92%以上么?教育什么时候也或多或少的开始这种广告了呢?哈佛保证过你读完就会怎么样么?保分的广告真是教育培训业之耻。不挑选学生能保分才是神奇,可惜这个世界没有神奇。
赛达教育承认,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学生教好,但是我们8年来平均分超过2000分,有些学校的70%的学生达到2100分。而且我们是在没有挑选学生的前提下达到的。但是我们仍然不敢保证分数,我们相信分数是学生自己努力的结果,老师的作用是引导,是更有效的方法,但是结果,我们无能为力,因为上考场的是学生。 保分就是江湖游医的广告。培训业,别闹了。
正在努力创建中,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