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同行都在使用奇网校

Online Service

留学中介“花头”多 一不小心被“噱”进

类型:雅思培训
发布时间:2018-02-23 15:15:19

据某留学中介集团公司发布的2016年中国留学市场展望报告显示,留学的主要目标客户群体开始进入00后/70后时代,因此留学也有了新的鲜明特征。70后家长一般是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的“三高”人群,他们愿意为孩子的教育投入更多,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同时注重对孩子的引导,培养孩子自己对接受更好教育的意愿。

这也意味着,未来我国的留学市场的蛋糕会越做越大,利润空间也会高位攀升。由此也给行业的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中介的盈利如何赚在明处?还有多少猫腻被隐藏在了阳光底下?一些新冒出的所谓“零中介费”或“天价中介费”,又各有哪些秘而不宣的玄机?尤其是随着国家对留学中介门槛的“放低”,规范市场与法制监督这两把利剑又该如何发挥有效作用? 

“零中介费”是真让利吗?

留学大热的年代,中介机构竞争也愈发激烈。为了招揽客源,不少中介都打出了低收费的旗号,甚至标榜自己为“零中介”,也就是免收任何中介费用。那么,在如此诱人的噱头下,零中介究竟靠谱么?“零中介费”是否存在着猫腻?业内人士坦言,英、澳留学和美、加留学申请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零中介”在英、澳等国的留学市场存在可行性,但在美国留学申请中则是“噱头”更大。 记者电话了一家位于浦东的承诺“零中介”的机构。工作人员表示,该机构免费提供除办理签证外的一切留学服务,但是客户需要先交2000-3000元的定金,并承诺“定金在申请成功后全额退还,或可选择转化为委托办理签证费用”。但是,曾经使用过“零中介”服务的李同学说,交定金前,咨询顾问都特别积极,但一旦交了钱,态度就冷淡了不少。“还时常会遗漏一些重要信息,所以,其实我自己做了许多申请工作,和DIY也差不多了。”

他坦言,出国留学零中介费,并不全是留学中介机构“赔本赚吆喝”。“在我国,留学中介服务行业一直以来都属于特许行业,需要教育部等部门审批后获得经营许可方可从事留学中介服务。这其中就有教育主管部门禁止国外院校直接对华招生的原因。因此,部分海外院校只能委托国内留学中介机构进行代理,而国外院校也需要对中国留学中介机构代理招生服务支付一定的佣金。”

袁正翔说,实际上,任何一位付费委托中介机构办理留学的学生,原则上都让机构赚了两份钱——一份是自己支付的服务费,另一份是国外院校招收录取学生后支付给中介机构的佣金。“这种国外院校委托中介机构代理招生的形式,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非常流行和成熟。通常,这些国家的院校会支付中介机构一个学生卓绝年学费10%到15%作为佣金,这些可以支撑机构的日常运作和财务开销。此外,以前英、澳等国签证难度较高,留学中介费的含金量主要就体现在‘签证服务’上,但随着这些国家放宽签证,留学申请的技术‘含金量’就大幅下降了。所以,委托留学中介机构申请英联邦国家大学完全是有可能实现‘零中介费’的。”

不过,袁正翔也指出,“零中介”对美国留学而言,却是美好的“空想”。“美国名校从来不缺乏杰出中国学生的申请,而美国有关方面对于支付佣金委托招生的形式也一直存在不小的争议。加上和英澳等英联邦国家相比,美国高校的申请流程相对繁复,比如,英澳录取比较标准化,录取难度也不高,达标就能录取,而美国则需要申请文书、推荐信、语言考试、统一申请系统等一系列程序。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英澳等国中介更像是‘办事员’,而美国留学中介顾问‘卖’的是解决方案、智力。没有佣金,又要付出脑力劳动,中介机构并非公益组织,自然需要盈利和正常开销,‘零中介费’也就成为噱头。如果说,美加等国申请一定要‘零中介’,那么,很可能遭遇的就是‘语言学校 高等院校’的捆绑式组合,语言学校向来是有支付中介佣金的惯例的。” 

“在线平台”真实靠谱吗?

这与“零中介费”几乎异曲同工。在新媒体、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些中介悄然转移至互联网,所谓“远程中介”“在线中介”以及什么“O2O平台”“C2C模式”等逐渐应运而生。 

“我选择网上中介主要是为了便宜,只需要10000元人民币就可以帮你把国外学校的通知书拿到,而市面上实体店的中介费用几乎没有低于30000元的。我在汇出钱后大约3个月,就收到了法国一所大学的预录取通知书。高兴没多久就发现,这所大学的招生已经承包出去了,这家网上中介就是通过不正当的渠道买到通知书的。通知书上写着我已被艺术专业录取硕士级别录取,但我在网上查询发现这所学校的艺术专业只有本科阶段的教育,没有硕士教育。因为这所学校有滥发通知书的嫌疑,法国驻华使馆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把申请这所学校的学生签证通过率压得比较低。面试中心给每个拿着这个学校通知书的学生打电话说,使馆不承认这所学校的通知书。学校虽然和法国使馆有过交涉,但两个月下来并没有什么好消息传出。”这是一位被“网络中介”蒙骗的留学生的遭遇。经常去留学论坛的人会发现,网上中介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到处散发办理大学通知书的广告贴子。按我国的规定,发布有关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广告,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工商行政机关批准。

此外,目前的个别“在线平台”还存在着一个监管漏洞,那就是“顾问”的无序跳槽与“客户”的被随意贩卖。具体来说,由于“在线平台”声称的不给“顾问”签单压力、不从“顾问”处抽头等优惠,因此,一些原先服务于实体店的“顾问”纷纷转移到网上,从而也带走了原来实体店的客户群。由此引发的矛盾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成为业内的一大焦点问题。“此事不能说得太细,但将来受损的肯定是客户。”某中介的资深掌门人对记者说,只要去看一看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下属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分会的一份多家中介公司联合声明,就可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在这份声明中,多家中介明示,坚决反对并抵制行业内一切不正当的恶意竞争行为;反对以不正当手段鼓励和纵容从业人员窃取公司资源的行为(诸如“带客户资源入伙”);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分会将在行业协会网站上设立诚信数据库,建立从业人员诚信档案,供各成员单位查询;建立失信联合惩戒和黑名单制度,让失信者一处违规处处受限。

中介公司有没有“排名”?

只要在搜索引擎上键入“留学中介排名”,就会立即跳出没完没了的页面。“2016年留学中介排名一览表”“权威分析上海留学公司排名”“留学中介前十名”“中国十大留学中介机构排行榜”“上海留美十佳留学中介排名”……那么,留学中介公司真的年年排名、个个排名吗?又是什么样的“权威”机构或“权威”专家在给各个中介做着排行榜呢?

“如果打开那些所谓的排行榜,会发现,如同大多数民营医院的网页,会不停地弹出对话框,要求和你在线互动,就像狗皮膏药般,删也删不掉。”家长沈小旭说,千万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排行榜”,点进去其实就是某家中介公司的网页,如果注册了,就更会无休止地骚扰。甚至一些没有在教育部涉外监管网合法留学中介名单出现过的黑中介机构,居然也会出现在各种的“排行榜”里。

“留学中介作为教育服务机构,更应该重视的应该是服务质量的好坏,然而服务质量是否可以排名?严格说来是不可行的。”英锐教育副总裁杨飞说,国外大学录取的过程本身存在非常大的主观性因素,不能单以结果论之。美国本科申请跟国内高考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并不是以分数论英雄,而是要全面的考察一个申请者的方方面面,并且评审的过程借助人力而非机器,有相当大的主观性因素。因为没有一个中介可以说某一个申请结果是完完全全把握在机构手中的。其次,留学机构的服务质量并没有成熟统一的行业标准。总体而言,衡量留学机构的服务好坏并没有一个广泛公认的标准。客户满意度是衡量服务的一个方面,但是,由于大多数客户因为只看重申请结果,偏离了教育的本质,这样的期待本身是非理性的,自然也无法基于这种非理性的期待而制定出可靠的行业标准和提供排名的依据。

需要提醒申请留学的学生及家长注意的是,我国从未有官方组织对留学中介机构做过排名,少有可以参考的是“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中认可的留学中介名录和教育部承认学历学位的海外院校名录。“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是教育部发布各类教育涉外活动监督与管理信息的专门网站,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主管,以发布自费留学中介和中外合作办学相关信息为主,是留学预警的官方发布平台。

标榜的“入学率”可信吗? 

去年,陈先生就为女儿赴美留学的事奔波。由于向往美国名校,他们相中了一家承诺“能92%以上申请到全美排名靠前的国际化名校”的中介,而该中介机构也展示了历年通过他们申请到美国院校的学生名录。可是,当陈先生支付数万中介服务费后的几个月,他却迟迟未收到任何录取通知。当他向中介机构询问时,却一再被“名校申请者多,审核缓慢”、“资料很充足,只要等录取”等说法说服。然而,在临近秋季入学前,该中介负责人才吞吞吐吐地告知了陈先生其实女儿被拒录的结果。 

像陈先生这样被中介机构忽悠的家长绝非个例。为了争夺市场,不少中介机构都打出了“无论学历、无需语言”、“名校申请99%高成功率”等动人标语,更有中介机构热衷于公布“名校录取率”,比如,“我们今年申请上了4个哈佛,6个哥伦比亚”等煽动性的广告。“如果说前几年中介机构的录取率还有一定的可信性,这几年的录取率却是水分十足。”一位留学业内人士介绍说,就拿今年芝加哥大学的早录取举例,全国一共就早录取了8人左右,但有些中介机构也“一口气”包掉了4名申请者,这其中肯定是存在虚假成分的。“家长其实留点心就很容易发现高入学率的破绽。首先,中介通常都会用一个化名来介绍拿到录取通知的学生,比如,张同学、David等。其次,公布出来的录取通知书里,大多数录取者的名字都是被模糊掉的。和英、澳等国院校的录取通知书会详细标注姓名、注册号、课程长短等信息不同,美国的录取通知书是统一格式的,有些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模版甚至几年都不变,因此,只要涂抹录取者姓名、拿过时录取信息来唬人的中介机构有不少。这也几乎成为行业中的潜规则。”

其实,中介机构给“入学率”尤其是美国名校“录取率”注水,一方面是市场竞争所趋,另一方面,也和美国院校近年来录取率持续走低有冠军。2015年美国常春藤盟校中多所名校就刷新了录取率新低,中国学生和家长耳熟能详的耶鲁、哈佛、哥伦比亚等8所常春藤盟校平均录取率不到10%。耶鲁大学前高级招生官罗伊德?皮特森说,美国名校录取率偏低和整个国际学生申请数上升有关,杰出的竞争者越来越多了。“不过,对美国名校的招生官来说,除了申请者们有优异的成绩,‘软实力’也非常重要,也就是申请者们是否能够给其未来将就读的学校做出贡献的潜力,以及能让招生官们看到他们对于生活、学习的热情。中国学生的聪明才智并不逊于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学生,但是,成绩杰出的学生并不一定就能得到美国常春藤盟校的青睐,杰出学生也不等于杰出的名校申请人。杰出中国学生申请被拒,或许就是‘软实力’差口气。而要提升软实力,则需要尽早做升学规划。其实,在美国当地,学生大概在十三四岁就已开始做未来的学业和生涯规划了。”